庆“八一” 忆峥嵘岁月,传军工精神
“我就是军工,上前线时我只有17岁”,交通银行重庆市分行授信管理部的张昶说道。1988年,张昶随13集团军37师110团开赴云南文山州,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
使命在肩,负重前行。
张昶等8人形成一个运输小组,任务是每天给53号阵地2连战士运输物资补给。张昶每天早上6点就要出发,头戴钢盔,一根止血带、一个急救包、一个电筒, 这就是军工的战斗装备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相持阶段, 因为老山、者阴山阵地道路崎岖,机动车无法运输,我军就组织了一支后勤保障队伍,这些战士负责将装备、水、食物背到前线,这些战士当时被称为“军工”)。
张昶和军工队友每人背负超过80斤的物资,包含土豆、冬瓜、大米和煤油等,拨开比人还高的杂草和茂密丛林,躲避敌军火力控制的开阔地,翻越崎岖陡峭、泥泞湿滑的山坡,将物资运抵战士手中。云南前线气候异常炎热,军工战士们只穿着军用内裤,汗水经常迷住眼睛,需要不停地擦拭,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后, 红色的煤油常常从桶里浸出来,顺着张昶的脊背向下流,背部、双腿、裤裆都流淌着红色痕迹,黏腻刺激,浑身难受,疼痛难忍。
越是艰险,越是向前。
前线到处都是危险,云南山区雨水充沛,瓢泼大雨让本就陡峭的山坡变得异难前行。一次,战友脚底一滑滚下几米高的山坡,装备全散了,张昶和其他战友连忙用绳子把他救了上来,这个战友上来时居然还抱着大米,他怕前线战士没饭吃。危险还在于地雷,张昶所在的军工小组在运输过程中,要经过很多埋雷路段,敌我双方都在重点区域埋雷,瓢泼大雨带来的泥石流会将地雷推到别处,致使双方都不清楚埋地雷的具体位置,张昶的一个战友因为踩到地雷永远的失去了右腿。除了防范地雷,在经过暴露地段时,还要注意隐蔽,提防越南人的狙击手对准他们的头盔,生与死常常仅一毫之差。在这样的重重危险下,军工战士们从不停歇,突破一层层障碍,挺过一个个困难,送抵一份份期盼。
信念引领,军工万岁。
前线的战士们非常喜欢军工,因为军工们不仅会带来物资补给,还可以为自己带家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每次军工一到,战士们都会争先恐后地围上来,不是抢物资,而是咨询有没有自己的家信。军工们离开时也会带走战士们给家里亲人的信件,军工成了联接前线战士和家人情感的唯一纽带,而战士们为表达对军工的感谢之情, 寄出的每封信背后都写了四个字——“军工万岁”!张昶说:“每次看到信上的四个字我都很激动,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战士们的热切期盼是支撑张昶们每天负重80多斤,跋涉6个多小时的动力,这种日子,张昶渡过了整整6个月,走烂了6双解放鞋,磨掉了四个指甲盖。卸下戎装,卸不下军人的担当,如今张昶在交通银行已经工作了28个春秋,他一直保持着朴实的军工风格,在岗位上默默坚守、实干奉献。张昶说,退役不退志,在平凡岗位中,也要永葆军人本色,不怕吃苦,敢于担当,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前行、贡献力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