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实体经济——贵州农信金融助力全省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省委金融工作会议有关部署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为己任,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问题、民生领域的痛点问题,统筹推进全省农信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扎实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扛起服务“国之大者”“省之大计”的责任担当,全力服务全省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天,贵州日报整版报道了服务实体经济——贵州农信金融助力全省高质量发展文章: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维护群众合法金融权益
“扫码即可下单,‘快贷小哥’30分钟上门办贷”。对于兴义农商银行推出的新市民“金融服务外卖”服务,兴义市民张银驿起初有点不敢相信。抱着试试的想法,他扫码提交了相关信息。大约5分钟后,兴义农商银行的“快贷小哥”刘鹤便联系上了他,两人约定了“金融外卖”送达地点。不到30分钟,一笔2.5万元的“新市民快贷”授信流程便全部完成,贷款很快打入到了他的账户上。
今年27岁的张银驿是一名建筑工人,之前有资金需求时,他通常会选择网贷。可是,网贷虽方便,但额度小,利息还比较高。
“白天要上班,时间不方便,最担心的是,自己工作和收入不稳定,可能满足不了银行贷款的相关条件。”谈到为什么不去找正规银行贷款,张银驿说,“如今,‘金融服务外卖’模式可以让贷款像点外卖一样简单,真的太方便了!”
据了解,2023年11月21日,在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及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兴义农商银行聚焦新市民金融服务需求,在全省率先创新推出了“金融服务外卖”模式。他们从辖区内的10家支行抽调出10名客户经理,变身“快贷小哥”,成立了新市民金融服务“外卖小分队”,并依托“黔农金服”小程序,专职从事业务营销和上门服务工作。
“金融服务外卖”服务中嵌入客户经理“抢单”功能,客户线上预约业务后,金融外卖骑手“一对一”限时上门服务。这一无处不在、触手可及的新市民金融服务体系,让城市里的新市民们感觉到无比温暖和贴心。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金融服务外卖”运营6个月以来,兴义农商银行的10名金融服务骑手累计开展上门服务2000余人次,新增授信990户16435.12万元,投放贷款811户12125.03万元,办理社保卡100余张,受理码牌办理、存款咨询、ETC等业务170余次。
下一步,贵州农信将全面总结兴义农商银行新市民金融服务试点成效,进一步完善优化“金融服务外卖”服务模式和流程,并结合全省各地实际,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市民金融服务贵州农信经验,将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服务落到实处。
在保护人民群众合法金融权益方面,贵州农信也丝毫不敢懈怠。近日,一名客户到赫章农商银行雉街支行开立对公账户,并申请开通企业网银。银行工作人员例行询问其为何开通网银时得知,是一家所谓的“投资担保公司”在网络上跟其联系,声称可帮忙办理60万元贷款,前提条件是需提供银行卡、手机卡、网银U盾等来进行所谓的“资格验证”。
感觉不对劲后,银行工作人员对这家“投资担保公司”的资质调查后发现,该公司备案资料登记机关与国家相关规定不符,存在造假嫌疑。工作人员当即对客户的账户采取了保护措施,并向当地公安机关反诈中心报告。后经公安机关调查研判,这家“投资担保公司”存在诈骗行为。
类似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在贵州农信全省各地网点真实地发生。据统计,截至5月28日,贵州农信通过技防加人防等手段,积极开展警银联动,协助公安机关开展保护性止付账户26947个,挽回经济损失1.1亿元;向公安机关报送异常线索3127条,协助公安机关破获涉诈案件3起,抓获嫌疑人12名。
健全金融服务体系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张经理,感谢你们帮了我的大忙哟!”4月16日,水城农信联社玉舍信用社客户经理张专来到水城区玉舍镇木柯村走访,正驾驶着拖拉机翻地的村民康志乾见到他后,立即熄火跳下驾驶舱,迎上来和他打招呼。
几年前,返乡创业的康志乾投资70多万元,流转了180余亩地种植玉米,并养起了母牛。张专到村里宣传金融支农产品时,康志乾成功申请了8万元贷款,用作日常周转资金。放款快,服务好,第一次跟农信联社打交道,康志乾感到很满意。
有了一定积累后,今年年初,康志乾计划新增种植大豆80亩、党参20亩、白及16亩。1月中旬,资金还有缺口的他向水城农信联社玉舍信用社申请信用贷款。工作人员为其提供了精心服务和耐心指导,不仅批准了他的贷款请求,还为其追加了30万元的“创业贷”。
有了这笔资金的支持,康志乾再也不用四处求人了。如今,他新增的党参、大豆、白及均已成功种下,长势十分喜人。
“多亏麻江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我才有机会扩大蓝莓园的规模。蓝莓收获季到了,今年我家的蓝莓产量预计可达1万斤左右。”5月30日,麻江县龙山镇共和村瓮安寨,一阵阵果香扑鼻而来,蓝莓种植大户龙国本正在自家的蓝莓园里忙碌,他一边采摘鲜果,一边说道。
如今麻江已成为全国蓝莓种植面积最大县,蓝莓成为当地“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在蓝莓种植的基础上,麻江县还打出了“农旅”融合牌,不断延伸蓝莓产业链、做休闲旅游文章。麻江县睿林蓝莓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睿林公司建设有蓝莓深加工厂房、蓝莓冷库,还生产蓝莓饮料、蓝莓果酒、蓝莓果干等高附加值的蓝莓产品,公司的种植基地——白竹林蓝莓园,每到蓝莓成熟季节,都会有大量游客慕名而来。
“公司规模的扩大,也带来流动资金需求的增长,感谢麻江农商银行的好服务、好产品,才让我们公司有信心有底气做大市场。”睿林公司一名负责人说。
无论是帮扶传统种植业,还是扶持新型经济作物,都只是贵州农信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乡村振兴的一个小小缩影。一直以来,贵州农信持续聚焦我省乡村建设“八大工程”“三大行动”、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并通过量身定制特色产品、创新授信模式、优化服务方式、降低贷款利率、开通绿色通道等一系列举措,增强农户贷款的获得感、满意度,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走出困境、扩大经营,为服务“三农”和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截至2024年3月,贵州农信资产总额达10704.5亿元,突破万亿大关,存贷款市占率分别达24.77%,15.05%,均居全省银行业首位。还率先实现了全省乡镇营业网点全覆盖,成为全省唯一乡镇营业网点全覆盖的金融机构。
在支持“三农”方面,涉农贷款投放成效尤为显著。截至2023年末,贵州农信涉农贷款余额达4646亿元,保持在全省银行业首位,余额占各项贷款的比例位居全国农信第3位;农户贷款快速增量扩面,余额达3664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例位居全国农信第1位。
此外,为了持续提升客户满意度,贵州农信持续落实减费让利政策,农户、小微企业等主体融资成本持续降低;持续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持续开展常态化反诈识诈宣传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全力护航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深耕绿色普惠金融 助力“两山”转化
贵州农信立足普惠金融传统特色优势,从标准、制度、业务、产品、系统等方面打出“组合拳”,探索搭建绿色普惠金融发展框架,走出一条独具农信特色的绿色普惠金融发展新路,成为全省同业乃至全国农信系统绿色普惠金融的先行者和引领者。
具体而言,贵州农信开发全省首个“绿色+普惠”全流程线上绿色供应链金融产品“竹链贷”,累计投放17.76亿元,支持赤水市100多家竹原料供应商和20多万竹农形成紧密相连的竹产业发展共同体,促进以竹代塑。为全省首张竹林碳票授信5000万元,发放全省首笔竹林碳票质押贷款1000万元,助推赤水10万亩毛竹林碳汇价值顺利转化。
贵州农信在全省首家落地“古屋贷”,发放贷款2184万元,有力支持154户农户古村古屋文化与生态价值有效转化;率先推出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模式,发放“林益贷”192万元,激活2600亩“沉睡”公益林资产,实现公益林生态价值变现;发放全省首笔“取水权”质押贷款,累计投放406万元,有力支持中小企业节水、节能绿色发展,成功开辟水资源价值转化新路径;建立“检察公益诉讼+绿色普惠金融”联动模式,创新推出“绿讼贷”,共计发放136.5万元,支持10户养殖户建成堆粪场和化粪池24个,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在省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试点县江口启动全国首个“梵净生态账户”建设工作,将生态资产、生态生产、生态生活、生态公益等相关指标数据量化为“梵净生态积分”,消耗积分可让广大城乡百姓、中小微企业等享受授信额度提升、贷款利率优惠、存款产品定制、绿色通道等个性化金融服务。出台《全省农信推进“生态账户”工作实施方案》,全面优化“生态账户”指标体系、评分规则、建档对象和操作流程,推进“生态账户”全省农信全覆盖,成为全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实现“生态账户”全覆盖的金融机构。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贵州农信绿色普惠信贷余额达1136.84亿元,累计创建“生态账户”19万户,发放“生态账户专项贷”68亿元,有效促进59.71万亩森林、13.75万亩茶园、15.14万亩高标准农田和15.89万亩绿色农作物等生态资源价值转化,为8.63万个人和企业节约融资成本7635万元。
如今,绿色普惠金融已成为贵州农信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重要品牌,新发展理念已成为贵州农信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省2万余名干部职工坚守初心使命,奋力谱写绿色普惠金融促进高质量发展和更好利民惠民的“大文章”,着力打造“全省第一、西部领先、全国前列”的县域绿色普惠银行标杆,为助力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和加快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农信智慧和力量。
打造特色企业文化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贵州农信由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及所辖84家农商行(农信社)组成,其中农村商业银行61家,农村信用合作联社23家。共有营业网点2286个,员工2.8万人,是贵州省内资产规模最大、存贷款余额最高、支农支小力度最强、金融服务最宽、机构覆盖最广、从业人员最多的地方性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服务县域经济和农业农村的金融中坚力量。
贵州农信因农而生、伴农而长、富农为本、兴农而强。经过70余年的改革发展,贵州农信已经积淀了自身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尤其是今年以来,贵州农信始终积极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坚持“根在农村 命在农业 情系农民”的立社之本以及“发展普惠金融 服务千家万户”的使命。
此外,贵州农信提炼总结出了“守正、规范、创新、赋能、敢当”的价值观,强调要守好立场之正,守好规律之正,守好定位之正;要规范经营行为,规范履职行为,规范从业行为;要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创新,立足客观实践开展创新,营造良好环境鼓励创新;上级要为下级赋能,机关要为基层赋能,后台要为前台赋能;要知责于心、想干事,要担责于身、能干事,要履责于行、干成事。同时,贵州农信还在全系统内着力打造涵盖“政治、服务、合规、风险、管理、执行、政绩、家园、廉洁”九大方面的行为文化;“建设有温度、有速度、有深度的百姓银行”则是贵州农信的愿景。
为做好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和贵州农信企业文化的宣贯落地,贵州农信今年着力实施“以文化人”行为,通过开展员工培训、文化主题演讲比赛、征文、运动会、“书香农信”等系列文体活动,“最美劳动者”“微笑服务之星”“感动贵州农信人物”、新时代优秀标兵和优秀团队等英模评选活动,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提高贵州农信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促进改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接下来,贵州农信将把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紧扣省委、省政府中心任务,专注主责主业,结合实际做实做细“五篇大文章”,强化乡村振兴、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服务,优化资金供给结构,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全面提高服务质效,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巩固深化改革和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内部治理能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筑牢风险防线,稳扎稳打,稳中求进,努力当好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主力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