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银行黎栋国:以普惠金融力量 助推边疆民族地区迈向新征程
普惠金融集中体现金融助推边疆民族地区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广西北部湾银行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敢做善成谱写金融报国新篇章。
黎栋国 广西北部湾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广西位于祖国南疆,是一片壮丽的土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元的民族文化,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如今正以昂扬姿态开辟边疆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前景。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实体经济的血脉,普惠金融的包容性发展初衷契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通过普惠金融对解决公平与效率、共建与共享、区域与城乡、物质与精神、人与自然等问题可发挥巨大作用。新时代新征程,广西北部湾银行(以下简称“北行”)作为广西唯一的省级商业银行,坚定履行“广西自己的银行”的使命担当,不断探索普惠金融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助力开创边疆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
提高政治站位,坚守普惠金融初心
当今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已被纳入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更加凸显,对普惠金融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北行严格落实普惠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服务当地定位、聚焦支农支小,保持专注小微、深耕“普惠田”的发展定力。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增强政策保障。根据国务院、监管对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要求,健全全行短、中、长期普惠金融战略规划及实施方案政策体系,印发《广西北部湾银行“六新北行”建设行动纲要》《广西北部湾银行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行动方案》等制度文件,围绕确保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占比提升等目标落实各项措施。2024年,北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1.98亿元,较年初增长56.5亿元,增速20.51%。
二是压实内部责任,推动降本增效。持续优化内部考核机制,提升普惠金融考核权重并明确阶段性发展要求,实施班子成员“两增”挂钩考核方案,实行“赛马”机制,切实落实“一把手”管理责任。加大信贷资源倾斜,配套小微信贷补贴政策和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信贷投向优先小微贷款,确保同期限贷款中小微价格最低。积极运用资金政策降本增效,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资金支持。2024年累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年初下降50BP,小微贷款利率连续多年下降。
聚焦重点领域,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广大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是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稳就业的主力保障和稳民生的重要保障。北行始终坚持金融为民的经营理念,发挥边疆民族地区本土银行的资金优势和渠道优势,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主动靠前发力、精准发力,不断提高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和服务能力,全力帮助市场主体度难关、谋发展。
一是开展专项特色工程行动,帮扶市场主体排忧解困。针对民营小微企业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开展民营企业“扶壮工程”,提升申贷获得率,严格落实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要求,不盲目停贷、压贷、抽贷、断贷。加大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投放。2024年,普惠型小微企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新增3.08亿元,普惠信用贷款较年初新增22.14亿元。制定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润苗行动”“普惠金融推进月”活动等政策方案,深入开展“助百业 入千户 走万企”专项活动, 举办走进电动车行业、“包圆计划”糖厂联合行动等活动达到200场以上。聚焦重点领域行业,做好小微服务进县域、进社区、进园区、进产业集群、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五进入”工作,直接触达小微客户融资需求,小微信贷投放不断加大,有效解决1.3万户市场主体融资难问题。构建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长效机制,累计走访企业近6000户,主动帮扶小微企业,做好存量客户摸排,支持困难行业恢复,积极围绕无贷户提供服务,加大首贷、续贷投放,扩大服务覆盖面。坚持应贷尽贷、应续尽续,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资金周转压力。
二是倾心孕育科技创新企业,点燃科技自立自强动力。近年来,北行在政府部门、监管机构的关心、帮助和指导下,以政策为导向,不断创新金融特色产品和金融服务模式,全方位服务各成长阶段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需求。主动对接科技、工信等主管部门,及时获取新认定科技型企业名单,动态更新行内科技型企业名单库。强化大数据平台系统的对接运用,积极依托“信易贷”“桂惠通”“桂信融”等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丰富金融服务对接渠道。结合“科技支行入园惠企”专项行动和银企对接会,发挥科技支行作用,带动辖内机构深入园区开展政策宣讲、案例发布、产品介绍等活动,主动为科技型企业送政策、送产品、送服务,深入推动产融结合,探索“产业园区+整园授信”合作,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获得性。2024年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量8.71亿元,增幅高达35%。
三是以普惠春雨润泽小个体,守护百姓幸福的小日子。在边疆民族地区,传统产业或资源型经济尚占主导,作为产业链和消费链的毛细血管,个体工商户与小摊商户承载着就业蓄水池和社会稳定器功能的巨大能量,为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缓冲空间。北行积极响应中央有关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部署,积极向小微商户、个体工商户提供“商户贷”“小摊贷”等信贷产品服务,并研发“收单e贷”“创业担保贷款”等,实现小金额快速融资,金融支持大众创业。2024年,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同比新增6.7亿,户数同比新增2163户,当年累放利率较上年下降51BP,将减费让利落到实处。面向小微商户发放“商户贷”和“小摊贷”,进一步实现小微增量拓户,不断延伸普惠金融服务触达范围,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的“兴边富民、稳边固边”。
输送金融活水,浇灌乡村振兴沃土
边疆民族地区往往面临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社会服务不均等问题,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薄弱地区。作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乡村产业振兴是提高这些地区居民收入、解决长期贫困问题乃至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关键。北行始终牢记服务“三农”使命,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坚定支持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推动普惠金融资源汇聚和加速金融产品创新,2024年北行涉农贷款超过400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达到80亿元以上。
一是创新农业金融产品供给,铺就乡村产业兴旺之路。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创新产品开发及营销服务模式,以广西县域特色农业为基础,围绕当地龙头企业和县域特色产业、商圈,打造农业供应链金融和小微业务方案。在广西全区70个县域(市)定制“一县一业”方案地图,推出“六堡茶贷”“糖业贷”等90多个农业定制化产品,2024年累计投放贷款超60亿元,累计投放户数超4100户,助力“桂字号”农业发展,其中榨季支持蔗糖农户新增贷款超过2亿元。创新农业产业融资方式,与保险公司的“产量险”险种进行组合推出面向合作社、种植农户的“香山甘蔗贷”。联合地方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对桑产茧丝产业创新“仓单保”仓单质押贷款产品。将生物活体、农业保险保单两个非标准化押品进行突破准入,与标准化押品同等办理,丰富农业经营主体的增信措施,解决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等缺乏抵质押物难题,并打造“生物活体抵押”“保险保单质押”的特色贷款模式,助推区内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快速发展。为油茶种植小微企业以林地经营权抵押方式投放的贷款等,不断强化扶持县域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北行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开辟了一片片勃勃生长的“产业田”。
二是发挥金融政策工具合力,驱动粮食安全强链补链。充分挖掘央行资金和“桂惠贷”支持政策的政策效能,将再贷款与桂惠贷等金融政策工具深度融合实施,创新“支小再贷款+桂惠贷”联动机制,推出专属联动产品“惠享·桂惠贷”。2024年,累计向粮食深加工、畜牧等特色农业制造业企业投放低利率“桂惠贷”达到200亿元以上,惠及3600多户市场主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成为保障农民稳定增收、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金融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北行农业金融服务体系也在不断探索创新,提质增效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业务发展,2024年此业务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1.85亿元,增速为34.19%。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北行紧紧围绕我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战略,结合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推动构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持续扩大对涉粮领域的信贷支持,为解决广西粮食产业、产业链客户以及农田建设的资金需求,2024年支持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超过30亿元,其中支持农田基本建设贷款余额10亿元以上,较好地支持“粮满仓”专项行动。
创新金融科技,推出精准高效服务
移动支付、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可突破地理限制,降低服务成本,覆盖边疆民族地区传统金融服务难以触及的群体。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走向深度融合,通过提供智能化、精准化的融资渠道,能够帮助中小企业或农民获得更多资金需求,从而促进地区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为边疆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劲动力。北行积极响应国家强化金融科技创新政策导向,构建包容性更强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助力边疆民族地区从“跟跑”转向“并跑”,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
一是探索金融科技深度应用,重塑小微信贷数智生态。针对贷前、贷中环节,北行在2024年完成小微信贷业务系统的2.0版本升级,形成“3423”的“产品+表单+模式+流程”标准化架构,优化小微“线上+线下”模式,实现“入口统一、流程统一、风控统一”;不断完善系统关键性功能,实现与税务、市场监管、司法、桂信融等多领域外部数据平台的有效对接,创新构建小微业务风险评估体系,将线上自动化处理、数字化决策和智能化分析贯穿于小微信贷业务全流程,涵盖风险预筛选、预授信及综合信用评级授信等核心环节,高效赋能客户经理和审批团队。其中,征信查询时间由原0.5〜1天缩短至10秒,征信授权时间由0.5〜1天缩短至3分钟(实现远程征信授权),风险预筛选时间由原1小时缩短至最快2秒,大幅缩短整体业务流程周期,极大提升了客户金融服务的便利性。针对贷后环节,北行在2024年还上线了零售信贷贷后统一作业平台,实现贷后预警、贷后检查、贷后催收功能的线上化移动作业,有效提升客户经理贷后管理功能效能。与此同时,推动电子档案及无纸化审批功能的应用,进一步精简客户融资需提供纸质材料,缩短客银距离,解决业务资料处理烦琐问题,提升业务体验。
二是开拓供应链金融新场景,畅通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近年来,北行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场景化、线上化和智能化,推广线上供应链金融产品“云链e融”,积极拓展链属上游小微客户,让处在产业链末梢的小微企业同样能享受到普惠金融的甘霖雨露。2024年,通过供应链金融产品投向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5亿元以上,累计服务小微客户超过100户;惠企贷、商户贷等普惠小微数字化产品投放金额突破26亿元,持续为小微企业提供高效精准的融资服务。此外,积极对接“信易贷”平台,2024年初已上线第一期接口直连,推动第二期对接,未来还将充分利用相关数据对普惠客户进行调查辅助。积极对接“桂信融”平台,在平台上发布“快捷贷”“流水贷”“订单贷”“税信贷”等专项支持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2024年,北行“桂信融”平台政务端信息累计查询超过5000笔,银行端信息累计查询达到10000笔以上,服务主体多达2000家以上,服务融资金额突破1000亿元,其中服务小微企业的主体占比、融资金额占比分别高达90%、70%以上,极大解决供应链上长尾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防控金融风险,护航普惠千企万户
边疆民族地区民众的金融素养还有待提升,而这些地区的金融服务体系又较为薄弱,要以普惠金融“贷”动民众共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果,守住金融风险防线显得非常必要。北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指示精神,多措并举防范化解普惠金融风险,助力“惠”就边疆民族地区的中国式现代化崭新蓝图。
一是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北行从明确业务指引、优化审批投放流程、完善尽职免责等方面入手,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相关实施细则,规范尽职免责认定标准、范围和免责条件,明确不良贷款容忍度,畅通问责申诉和复审渠道,指导各分支机构厘清责任,给予尽职免责认定。针对小微业务予以差异化贷后及授信管理,嵌入小微业务评级模型和风险预警管理,实现小微业务贷后管理数字化、差异化。实施小微业务差异化审批授权管理,针对小金额专项产品以客群特征、资产表现等提升智能审批,减少人工干预,提高获客及办理效率;针对“收回再贷”续贷业务,简化授信材料,实现快速表单式续授信流程;针对不同地市机构的风险管控能力进行差异化审批授权,构建小微信贷差异化审批授权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审批效率。
二是不断提升风险防控与化解处置能力。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小微企业经营状况未有明显好转,贷款风险进一步暴露。针对这些情况,北行多措并举,出台小微清收奖励政策、建立清收“红黑榜”通报机制推动催收化解工作开展,缓解不良贷款攀升压力。积极研究应用各项政策,帮助资金周转暂时出现困难的小微企业延展续,既不抽贷断贷,又有效化解风险。同时,加强委外催收、赋强公证、仲裁、诉前调解等方案推广,缩短逾期不良贷款处置时间,降低债权实现成本。总行部门强化督导检查,按月分解风险控制目标,对重点机构及业务下发风险提示函,陆续开展方案制业务检查、小微条线贷款合规大起底、运输船贷款排查等工作,平衡业务发展与风险安全,实现小微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