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阳农商银行:传承“枫桥经验” 当好金融纠纷调解“主力军” 谱写银保协同共赢新篇章
2025年6月26日,桂林市灌阳县金融纠纷调解中心在县人民法院正式揭牌,作为广西首家由银行业协会、保险行业协会发起的县域金融纠纷调解组织,该中心的成立填补了广西银保联合县域纠纷调解的空白,更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县域金融领域的生动实践。而在这一创新平台的创建与运行背后,广西灌阳农村商业银行以银行业站长的身份扛起主力军重任,传承“发动和依靠群众,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核心要义,短短三个多月便交出了“三方共赢”的亮眼答卷。
主动谋划 筑牢多元解纷“奠基石”
灌阳农商银行作为扎根县域的本土金融主力军,深刻践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枫桥经验”精髓,早在中心筹备阶段便主动牵头调研,梳理出农户小额贷款还款争议、小微企业融资担保纠纷等频纠纷场景,为中心精准定位提供坚实依据。而在这一创新平台的创建与运行背后,广西灌阳农村商业银行,扛起了主力军的重任,短短三个多月便交出了一份 “三方共赢”的亮眼答卷。
针对灌阳县域离市区远、群众居住分散、外出务工人员多的特点,灌阳农商银行联合法院创新提出“非诉解纠 + 司法确认”模式,推动建立“司法确认、银保协同、多方联动” 的运作机制。该行不仅选派3名资深信贷骨干加入专业调解员队伍,让群众“少跑腿”甚至“不跑腿”就能解决问题。
精准发力 跑出纠纷化解“加速度”
“没想到不用打官司,农商行的调解员就帮我们谈成了还款计划,既保住了信用,也给了企业喘息的机会。”某小微企业主唐先生的经历正是调解中心成效的生动缩影。由于市场波动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其企业一笔37万余元贷款出现逾期,灌阳农商银行调解员主动介入,最终促成“分期还本+暂缓计息”的和解方案。
这样的案例在调解中心屡见不鲜。截至10月末,灌阳农商银行已组织银行业金融纠纷调解立案19笔,涉及金额 374.62 万元,成功调解金额374.62万元,调解成功率高达 100%。从农户5万元小额贷款争议到上百万元级企业融资纠纷,该行调解员凭借专业素养,平衡金融消费者权益与金融机构风险,实现“情理法”有机统一,让“枫桥经验”的温度渗透金融纠纷化解全过程。与此同时县域其他金融保险机构以灌阳农商银行的成功经验,调解立案4笔,成功调解涉案金额87万元。
多方共赢 激活金融生态“新动能”
金融调解中心的良性运转,正是“枫桥经验”中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实践。调解中心成立后,金融纠纷诉讼增量明显下降,司法资源得到有效释放,这得益于灌阳农商银行对“诉调对接”机制的深度践行——调解协议可通过法院司法确认,既以法治保障协议效力,又以自治减少诉讼程序,更以金融机构的责任担当传递德治温度。
桂林市灌阳县金融纠纷调解中心相关经验做法已被金融消保局纳入推荐案例,在《中国银行保险报》刊发推广,成为县域金融纠纷多元化解的“样本”,为全区乃至全国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值得关注的是,灌阳农商银行在推进县域调解组织建设中,始终坚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形成了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工作模式,为全县金融纠纷化解提供了有力支撑。对金融消费者而言,零成本、高效率的调解服务大幅降低了维权门槛。
灌阳农商银行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灌阳农商银行将持续传承和发展“枫桥经验”,推动调解与金融普法深度融合,以实际行动证明,金融机构不仅是资金的提供者,更能成为金融生态的守护者,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县域金融土壤中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