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银行>甘肃省银行业动态>详细内容

瓜州农商银行“银担+N”模式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量身定制”

来源:瓜州农商银行 发布时间:2024/07/02 点击数: 【字体:

为助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创新担保模式,在甘肃省农信联社、甘肃省农担公司、瓜州农商银行开展试点的基础上,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量身定制”,创新推出“银担+N”模式的“农担贷”、“农担易贷”信贷新产品,对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农业产业核心企业、农业小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实行利率优惠,有效解决了担保难、担保贵问题,在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助力乡村振兴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微信图片_20240712225624

——创新担保机制,有效破解农户担保难、担保贵问题。积极探索“银担联动”业务新模式,逐步退出农户个人担保和互保,缓解农户担保代偿压力,化解农户担保代偿矛盾,化解农户代偿风险,进一步净化农村担保市场、优化县域信用环境。加大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涉农信贷投放力度,对农户发展牛羊菜果瓜药等特色产业,引导推荐“银担+N”模式,按照产业、期限等,实行利率优惠,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落地。目前,瓜州农商银行累计投放“农担贷”2346笔,金额56412万元,其中:牛产业养殖专项贷款582笔、余额12040万元。

微信图片_20240712225628

——降低信贷风险,确保资金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银担+N”模式,不仅通过农担公司担保提高了客户还款保障,而且通过多渠道了解市场信息,具有熟知行业和客户、信息灵通、市场观念强等特点,在对客户信息和发展前景等非财务因素的审查过程中,有独到的风险控制能力,对银行掌握借款人信息形成了有益的补充。因此,经过农担公司和承办银行两重筛选的客户,有效降低了贷款风险。

——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支持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和强链。瓜州农商银行跟进全县“十四五”规划和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安排,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乡村振兴排头兵、普惠金融领跑者的特色服务优势,大胆创新,积极推进,按照“养殖园区+专业村组+养殖大户”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农牧业产业发展新理念,开发政府引导、龙头带动、信贷支撑、农担担保、保险托底的“政担银企保+农户”模式的“肉牛养殖专项贷款”产品,采取农户自愿申请、乡村审核审定、农商银行调查发放的程序办理。按照每头基础母牛贷款额度不超过2.8万元,每头育肥牛贷款额度不超过1.2万元,养殖数量确定在3-30头,贷款优惠利率至6.2%;担保方式由省农担公司按产业链贷款模式,批量出具担保函,加快贷款办结速度,围绕肉牛养殖的上下游产业链发展迅速,肉牛产业链效应凸显。

瓜州农商银行采取“银担+N”模式,有效支持了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的大发展,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营效益的“双赢”。目前,累计投放龙头企业、合作社肉牛贷款12户7500万元,调引优质肉牛8000头;发放合作社、农户“肉牛养殖农担贷款”405户8752万元,养殖基础母牛4500头,建成肉牛养殖示范园区6个,高标准运行的设施养殖合作社8个,已产牛犊3560头;发放牧草种植合作社牵头,种植户参与的饲草种植贷款1070户8200万元,带动饲草种植3.5万亩,年产优质牧草17万吨;发放饲料种植、加工贷款5870户13500万元,种植玉米等饲料11.3万亩,牧草、饲料不仅用于牛产业养殖,还用于本县乃至销往周边少数民族牧区。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核心企业以高于市场价5%的收购价格收购牛犊,提振了养殖户养殖信心。

微信图片_20240712225630

通过支持肉牛产业链发展,稳定了7200户农户长期就业,涉及22000余人,实现产值约5.7亿元,农户户均收入增加540元,成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一张“靓丽名片”。

终审:阿依孜瓦热木·托乎尼亚孜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