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银行>甘肃省银行业动态>详细内容

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拓宽服务“一带一路”新赛道

来源: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发布时间:2024/07/01 点击数: 【字体:

河西走廊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下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核心区域,以及经略西北地区的关键枢纽,在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甘肃省联社抢抓“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实施的历史机遇,指导河西走廊五市及兰州、陇南等重点地区30多家行社主动融入“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坚守农村主阵地,做好“一带一路”上的“三农”大文章,聚焦仓储物流、特色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态保护等关键环节,持续创新机制产品、优化金融服务,为支持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贡献农信力量。

聚焦仓储物流为农业强省插上“金翅膀”

甘肃省联社发挥“总对总”营销优势,加强与省农业农村厅、林草局、发改委等“大农口”政府部门对接,与甘肃农垦、省供销社等省属大型国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聚焦仓储物流、交易中心和产业园区,积极参与支持“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

兰州高原蔬菜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以冷链物流为特色,果蔬产品远销全国100多个蔬菜批发市场,出口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港澳台地区,形成了在夏秋季节“集西北、卖全国、出东盟”的高原夏菜供应链。公司下辖兰州高原夏菜交易中心占地面积495亩,是兰州最大的“菜篮子”工程,被纳入“一带一路项目库储备项目”。兰州农商银行为兰州高原蔬菜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发放贷款2.9亿元,支持该公司完成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建设,实现全产业链布局。榆中农合银行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充当高原夏菜中心的“准保姆”角色,在兰州高原夏菜物流中心设立专门营业网点,每年发放随贷随还的蔬菜流动资金贷款1.8亿元,支持该公司从温棚育苗、种植,到加工包装、冷链物流、批发销售等蔬菜全产业链发展,为解决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

兰州新区是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甘肃农信第一时间入驻兰州新区绿色金融试验区自主研发的“绿金通”综合服务平台,创新上线7款专有金融产品,累计投放各类绿色类贷款超过100亿元。玉门农商银行加强与省农担公司和金控融资担保公司合作,把新市区经济开发区、老市区石化产业园区和东镇建化产业园区招商引资企业作为培育重点,累计投放民营及小微企业贷款16.05亿元,为3个工业园区76户企业发放贷款12.27亿元。

聚焦特色产业当好乡村振兴排头兵

甘肃农信出台党建、“三农”工作“1+N”制度体系,形成政策叠加效应,打好服务乡村振兴“组合拳”。截至今年3月末,累计发放“牛羊果薯药菜”六大特色产业贷款91.68亿元,发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93户7.74亿元,涉农贷款余额2665.9亿元,占各项贷款的62.8%,占全省银行机构涉农贷款的30.3%;农户贷款余额1904.7亿元,占全省银行机构农户贷款的65%。通渭县联社“农担易贷浇灌金银花开满陇中”案例被中国银行业协会评为2023年全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典型案例。临泽农商银行探索支持“海鲜陆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南美白对虾,找准农业设施产权抵押切入点,制定小微企业“评级授信模型”,开展“信用+抵押”,为该企业融资1000万元,助力企业构建研产销一体化水产养殖体系,打造了临泽特产“新名片”。金昌农商银行信贷支持发展起来的金昌金海彧蔬菜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全区流转土地最多、种植面积最大、用工人数最多和产销产值最高的高原夏菜种植、加工、销售全流程核心龙头合作社,建成了高品质无公害新品种兰州高原夏菜种植基地。

支持文旅产业,创新金融服务新模式。甘肃农信依托当地旅游景点金字招牌,综合运用信贷融资、金融科技、支付结算等多种服务手段,积极探索“金融+文旅”新赛道。敦煌农商银行紧盯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该行今年累放贷款1145户21亿元,支持了餐饮业、民宿、驮运服务等10多个产业发展,并向文旅企业授信6000万元,助力打造“旅游文化名城”,形成了甘肃农信“金融+文旅”服务模式新亮点。康县农商银行累放贷款6000万元,支持“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会址项目建设。天祝农商银行向甘肃太东实业有限公司发放流动资金贷款500万元,支持该公司创作大型吉尼斯世界纪录巨幅作品《千米长卷唐卡》和《千幅唐卡》等非遗事业发展。嘉峪关农商银行发放贷款1500万元,支持关城景区开发经营有限公司购买珍贵苗木,优化景区环境。该行依托商户资源布放跨境支付海报、零钱包等关城景区智慧场景小程序,覆盖景区餐饮、文创、演艺等各类商户50余户,构建以移动支付为主体、银行卡支付为重点、现金支付为兜底”的支付服务体系,满足了国内外游客消费需求。临泽农商银行信贷支持丹霞口旅游度假小镇美食街、风情街、手工作坊街、特色民宿、酒店经营、水系景观等项目建设,给张掖市河西印象文化旅游股份公司发放流动资金贷款6000万元,助力该公司推出大型历史情景剧《回道张掖》。

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探索融资机制“新路径”。甘肃农信围绕种养殖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探索通过商标权、订单、应收账款质押等方式,有效解决普惠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2023年末,甘肃农信普惠小微贷款余额590.11亿元,较年初净增113.18亿元。山丹农商银行发放“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林权”贷款,拓宽林业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张掖农商银行发放“GEP质押(生态产品价值质押)+信用担保”贷款,探索解决涉农企业融资难问题新路径。肃南县联社综合运用“农担贷”、小微企业信用贷、“兴陇快贷”等特色信贷产品,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输血赋能,累计为6户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1620万元。

聚焦生态保护圆群众幸福“安居梦”

甘肃农信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动对接兰州黄河生态旅游开发、水利项目建设、生态移民搬迁项目,提供授信支持40.7亿元,助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金昌农商银行大力支持黄河流域保护治理项目,累计为节水设施制造、丝路寒旱农业种植、新能源电池生产制造等54户企业发放贷款12.5亿元。2020年,甘肃金车储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电池生产线即将投产时遇到资金困难,金昌农商银行在短短20天时间内为其调查发放贷款2800万元,支持该企业首次顺利投产并运行。2023年初,又牵头系统内8家行社,为金车储能电池公司发放贷款3.5亿元,支持该公司二期项目建设。该储能电池项目的投产,对西北地区新能源行业发展起到巨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甘肃省联社与地方政府联合推出“安居贷”“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贷款”专属信贷产品,帮助地方政府加快推进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工作,让搬迁群众早日住上安全房、实现幸福安居梦。截至2023年末,甘肃农信74家行社已与当地县区政府签订业务合作协议,累计发放贷款30974户15.48亿元。山丹农商银行累计对符合条件的搬迁户发放生态避险搬迁贷款2541户、金额1.27亿元。谈起现在的生活,山丹县大马营镇花寨村村民赵英太激动地说:“我们以前住的是土砖瓦房,房屋漏水潮湿,一到刮风下雨天就怕。现在我们这个房子不仅宽敞还离学校医院近,孩子们读书方便,我们看病也方便,这个政策真好,感谢山丹农商银行的大力支持!”

从新起点再出发,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甘肃农信将大有作为,也大有可为,关键是事在人为,立足甘肃区位优势,创新服务陇原大地,奋力谱写甘肃农信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终审:阿依孜瓦热木·托乎尼亚孜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