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银行>广东省银行业动态>详细内容

广东农信以科技赋能推动“四个转型”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来源:广东农信 发布时间:2024/08/22 点击数: 【字体:

面对农村金融市场新形势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新要求,广东农信积极探索科技赋能普惠金融道路,加快推动“四个转型”,为“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截至2024年6月末,辖内64家农商行发放支持“百千万工程”的贷款余额5547.85亿元,比年初增加931.29亿元,增长20.17%。

“普惠甘霖”滋养“小微田”,加快向普惠银行转型


广东农信坚持服务“三农”和中小微企业,随着金融服务场景的变化,利用科技手段高效破解普惠难题。融资板块,推出了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拳头产品 “悦农e贷”,实现了贷款申请、审批、放款等全流程线上办理功能,最快1分钟放款,大大提升办贷效率。截至2024年6月末,共授信客户数188.49万户,授信金额2416.63亿元,贷款余额572亿元。支付板块,打造支付品牌产品“悦农e付”,让支付跨越数字鸿沟,成为惠民利民又一工具。截至2024年6月末,共拓展商户32.92万户,日均交易笔数100.9万笔,日均结算金额4.42亿元。渠道板块,重点打造手机银行,提供金融、电商和生活一体化的线上服务,并推出“新柜面+集中作业”的网点业务前后台分离运营模式,通过移动营销,让业务营销和办理走向田间地头。

“数字卫士”守好“责任田”,加快向法治银行转型

坚守法治是广东农信奋力开创党领导数字化时代“勤劳金融”发展新局面的坚强保障。近年来,广东农信坚守法治精神,围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积极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搭建了大数据风控平台、知识图谱平台和“三位一体”审计信息化平台,构造事前、事中、事后风控的数字化防控体系,全面穿透识别关联交易风险,增强了股权监管、信贷风控等业务领域中的数字化风险监控和控制,夯实了法治银行、合规银行基础。

“科技东风”吹遍“主阵地”,加快向本土银行转型 

广东农信因农而生、依农而存、为农而长。一方面,重点打造了CRM、CMS、户户通APP(小程序)、客户画像平台、营销平台、三易移动办贷、移动驾驶舱等户户通工具包,把“本土政务+金融服务”送达每一个行政村、每一个农户、每一位农业经营主体。目前,户户通APP全省注册数量已超130万户。另一方面,构建了中间业务云、开放银行等平台,打通了市、县政府的财政、法院、交通、医疗、社保、公积金等部门的业务系统,与水、电、煤、广电等单位实现了系统对接,上线197个合作场景,将金融服务融入到了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中。如,在惠州龙门,接入调用政务数据,经大数据风控平台等进行风控模式处理,推出实现纯线上的公积金类信用消费贷款产品“积速贷”;又如,在中山,通过整合存量商户资源、精准拓展目标商户,打造覆盖不同场景的商户联盟——覆联盟,覆盖逾700家门店,扩展至超市、药店、医疗等与客户衣食住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服务场景,2023年累计发生收单交易4.65亿元,直接带动交易金额约2002万元,从“场景+权益+金融”的维度驱动银行、商户与客户三方共赢。

“数智引擎”破壁“自留地”,支撑向数字银行转型

广东农信充分发挥省级金融科技平台的规模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以“数智引擎”加快向数字银行转型。一方面,以金融科技赋能业务,破解基础薄弱、工作规范欠缺等难题,如建设了涵盖财务、总账、资金定价、人力资源、营改增和绩效管理等经营管理类系统,为中高层管理人员提供数字化经营管理工具,助力经营管理向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加快人工智能在金融服务数字化应用上的突破,推动服务线上化、智能化,有效促进降本增效、强化客户体验,如在智能化场景应用方面,不断拓展人脸识别、OCR 使用场景,提升AI 员工助手业务能力和范围,优化客户体验,提升管理效率。截至2024年6月末,人脸识别交易总笔数超500万笔,AI员工助手智能外呼累计呼叫量约395万通。


终审:梁湘智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