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线上线下开展金融知识宣教活动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启动2024年“3·15”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在线下,银行机构不仅利用辖内网点LED门楣屏、多媒体电视、自助设备、公众教育宣传区投放金融知识素材,还积极走进居民社区、校园,发放宣传折页、讲解金融知识;在线上,银行机构利用“微课堂”、短视频等方式持续扩大宣传半径,用浅显的语言和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权益保护等内容生动地展现给广大金融消费者。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事关千家万户,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集中体现。邮储银行以网点为阵地,扎扎实实开展金融知识日常宣教工作。”邮储银行自贡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实际上,金融知识宣传教育也需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今年,邮储银行在全行统一开展“行长讲消保——邮我来讲”专题活动,鼓励各营业网点行长带头抓消保、讲消保,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在本机构、全社会入脑入心。
活动期间,为拓宽金融知识宣传普及辐射面,打通金融知识宣教的“最后一公里”,邮储银行自贡市分行行长带头主动走进网点周边社区、村组及商圈,或挨户走访,或联合社区村委会以茶话会等形式,将金融知识送到消费者身边,真正做到金融宣传有担当,服务群众零距离。
“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既是维护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内在需求,也是金融业和经济社会长远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石。”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较于实物商品消费而言,金融消费的交易额通常比较大,在交易物的真实状况及风险等方面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而且,随着金融产品销售和服务越来越多地在线上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大大增加。
可以看到,当前,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还存在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纠纷和争议高频多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和零售金融业务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黑灰产扰乱市场环境等突出问题。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这是摆在银行机构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一方面,要持续开展线上金融知识宣教,降低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要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还需要依靠大数据的力量。”叶银丹表示。
一些银行的线上金融知识宣教也开展得有声有色,例如,招商银行依托“招小宝”金融知识教育品牌,大力推广“招小宝”视频号、微信公众号,通过将金融知识融入一个个视频小故事中,让消费者学得会、记得牢。
“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提高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覆盖面,更方便消费者进行自我保护。以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丰富投诉处理方式,提高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效力、效果和针对性。”叶银丹认为,对于提升消费者自身防范意识,要多措并举加强宣传教育,各金融机构要开展丰富多样的金融知识宣教活动,用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其学金融、懂金融、信金融、用金融。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