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双向发力 赋能科创企业加速发展
“科技创新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泰证券总经理冯艺东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金融支持则是科技研发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关键要素。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五篇大文章,其中将科技金融列在首位,充分彰显金融在服务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为响应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号召,各地各部门相继出台支持科技金融相关政策。2023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科技金融工作交流推进会,明确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聚焦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金融服务的短板弱项,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年1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要求不断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质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科技企业具有前期研发投入比例高、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同时收益也具备不确定性。从目前来看,金融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仍有一些痛点存在,如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与科技企业金融需求不匹配、直接融资整体占比较低等方面,金融服务质效有待提升。“当前,我国科创企业主要通过风险投资机构的股权融资模式满足资金需求,融资渠道相对单一。”冯艺东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认为,目前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还停留在“等客户上门”阶段,不利于实现资金供需双方的高效对接。
相对而言,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更适合科技型企业,尤其是以风险投资为主的股权融资具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股权投资者“高风险、高收益”的高风险偏好也更契合科技型企业属性,科技企业可以集中更多资金投入研发与生产。近几年,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已取得较多积极成果,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基本建成,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与主板形成差异化特色,更好服务高新科技行业企业融资。
事实上,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都能够实现对于科技企业的金融服务,关键是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委员建议,在科技金融方面,推动大中型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事业部,探索科技金融发展新路径,充分调动我国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汇集。
冯艺东建议,可以通过VC(创业投资)、PE(私募股权投资)等股权投资方式对初创企业进行风险投资,扩大投贷联动类金融工具的应用规模,探索认股权贷款、债转股等创新业务,降低科创企业成长周期中的还本付息压力,提高贷款的积极性和成果转换效率。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