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互联网金融>详细内容

“3·15”临近 什么是“负责任的消费金融”?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胡萍 发布时间:2024/03/13 点击数: 【字体:

  随着3·15”临近,各界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更加关注。

  《金融时报》记者发现,围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机构积极行动,持续探索创新宣传形式,推进金融知识普及。今年全国两会上,针对如何加快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高质量发展,也成为部分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

  消费金融公司宣传啥

  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对于从事消费金融业务的消费金融公司而言,保护消费者权益是其增强消费金融吸引力、促进消费金融机构与用户之间良性循环的重要工作之一。

  “近些年,消费金融公司积极响应号召,开展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商圈、进农村的‘五进入’活动,从贴近人民群众需求的金融基础知识入手,采用多种活动形式,向广大消费者普及基础金融产品和服务相关内容,提高消费者金融素养,正确认识并合理使用消费金融产品与服务,提高识别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传播金融正能量。”海尔消费金融公司消保负责人苗莹莹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业内人士表示,开展消保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触达消费者,切实提高防范意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多家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快闪、Rap、漫画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反诈知识,还有公司推出一系列针对长辈、未成年人、无障碍人士等重点人群的关怀举措。

  《金融时报》记者发现,移动端公众号是这些公司宣传消保的主要渠道。在宣传内容上,“反诈”“防骗”是关键词。今年1月,招联消费金融共在其官方公众号发布三条相关推送,包括揭秘三大骗局、珍爱征信记录等;今年2月,平安消费金融发布两条相关内容,通过风险提示、以案说险,提醒消费者提高警惕。还有一些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在多平台发布视频短片的方式进行宣传。

  “我们的视频是根据真实案例改编,希望通过‘以案说险’的可视化宣传方式,提升金融知识覆盖面,增强消费者防诈警觉意识,提高分辨能力,有效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通过消费者教育宣传活动,引导消费者增强诚信理念、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共同营造和谐健康的金融消费环境,助力消费金融市场稳定健康发展。”苗莹莹说。

  金融消保的难点

  “相对于普通商品消费者而言,金融消费者的交易额比较大,在交易物的真实状况及风险等方面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一旦出现问题较难及时得到受理和解决。”全国政协委员、丝路国际智库交流中心高级顾问许进说。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消费金融的服务客群特点是小额分散,主要为中低收入人群。相对而言,这类金融消费者的短板比较突出,而伴随零售金融覆盖人群不断扩大并逐步下沉,消费信贷类借款纠纷数量不断攀升。

  “当前,非法代理维权、征信修复骗局等金融黑灰产呈现多发趋势,并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近些年,我们联合多地警方深度打击金融黑灰产,仅2023年就成功打击黑灰产案件超百起。”某从事消费金融业务的科技公司人士说。

  “金融消费者权责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对基础金融知识普遍缺乏,导致财产损失和信息泄露。”全国人大代表、西南政法大学教授付子堂说,“金融消费者对新型科技手段缺乏辨别能力和警惕性,易因‘信息茧房’‘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等问题导致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完善金融消保的建议

  在业内人士看来,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既是维护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内在需求,也是金融业和经济社会长远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

  “‘负责任的消费金融’,其中责任是双方甚至是多方的,不仅从金融机构角度,也希望消费者更有责任担当,有契约意识。”马上消费金融公司消保负责人白雪梅说,“首先,金融机构要积极担当作为,提供更有效的金融支持,践行普惠金融;其次,在消保工作上不断修炼内功,坚持溯源治理,强化大消保格局,更好防范和化解金融纠纷;最后,消保工作需参与各方共同努力,包括提升金融机构自律性、完善行业准则、提升消费者自身金融能力等。”

  许进提出,助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应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质量的评价体系,从简单压降客诉数量转变到关注有效投诉、有责投诉以及投诉率等质量指标内容;另一方面,从源头切断金融黑灰产的获客渠道,联合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付子堂建议,推进国家层面确定金融黑灰产的认定范围、法律责任与处罚标准,区别处理由此引发的信访投诉。在深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方面,加大力度开展金融知识宣教活动,引导树立依法维权、理性消费的理念。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引领金融系统带着感情做好消保工作,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坚实防火墙,共同营造健康的金融生态环境。

 


终审:admin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