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各地金融>云南>云南产经>详细内容

云南红河开远:科技赋能为粮食丰收“保驾护航”

来源:红河日报 作者:饶勇 杨曼青 曹蔓夫 朱泉屹 李雪琼 发布时间:2024/05/29 点击数: 【字体: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以提高稻谷的产量和品质为目标,采用“政府+企业+科研单位”的方式,走出了一条提质增效的科技赋能新“稻”路。

在11金黄的稻田 李海清 摄

开远市羊街乡红土村委会村民李跃文近日来到开远市一家米业公司的育苗工厂,了解“云恢290”秧苗长势情况。去年,他第一次来这里购买秧苗试栽就收获了惊喜。“以前我种的都是自己育的秧苗,亩产量在560公斤左右,但去年我种植这个新种苗,成活率高、返青较快,测下来产量达到每亩680公斤。”李跃文说,他家去年共栽种了12亩“云恢290”新种苗,得益于产量的增加,收入也提高了1万多元。今年,他打算栽种15亩水稻,秧苗还是到育苗工厂购买。

在22秧苗长势良好

俗话说“苗好七分收”。传统人工育秧需要45天至60天,而现代化育苗工厂仅需25天,大大缩短了育秧时间和成本。去年,该米业公司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建成占地17亩的育苗工厂,该厂设有催芽室、育苗棚等,年育秧约120万盘,可满足10万亩稻田栽种需求。育苗工厂改变了传统人工育秧方式,通过一条传输带便完成谷种浇水、播种、盖土工作,育苗盘进入具备恒温、恒湿功能的催芽室,经48小时催芽后移种到育秧大棚,再经过22天施肥、提苗精细化管理,秧苗即可移栽。通过这一规模化科学育秧方式,缩短了育苗时间,且成活率高、品质好。

在44优质稻长势良好

该公司还与省农科院、州农科院及开远市农业农村局合作,在“云恢290”水稻种子提纯复壮、施肥、优质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项目上进行多样化试验,并开展富硒米、超有机米、无人机播种等科研项目,为提升“云恢290”优质稻种植技术和效益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与高等院校合作能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极大地节本增效,既提高粮食品质、保证粮食安全,又让消费者吃上更放心、更有品质的大米。”该公司总经理杨正权表示,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公司已获得与水稻种植相关的实用新型专利15个,带动羊街、大庄等乡镇1500户种植户增收200万元以上,并吸引了弥勒、屏边、玉溪等地农户前来育秧或购买秧苗。


终审:邓晶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