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云南马关:“小蘑菇”撑起稳边固边致富大产业
近年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立足自身优势,不断拓宽群众就业、增收渠道,通过大力发展以蘑菇种植为主的食用菌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路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蓄势赋能。
5月,正是鸡油菌、平菇、香菇上市的大好时节,在都龙镇309蘑菇种植基地里,一袋袋菌包整齐排列,密密麻麻的平菇像一把把小伞,一朵挨着一朵,看上去十分惹人喜爱。一簇簇鸡油菌长势喜人,金灿灿的菌帽鲜嫩肥厚,菌香扑鼻,工人们正忙着采收、装筐。伴随着基地的不断发展壮大,当地群众获得了大量工作机会,不用远离家乡,就能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都龙镇309蘑菇基地负责人颜义昌说:“目前,309基地有33个出菇棚,品种主要有平菇、鸡油菌还有香菇等,每个月的产量在40吨左右,用工量平均每天有15个人,每人每月的收入在2500元以上,企业的入驻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就业问题。”
每天在基地工作的务工群众张井花说:“我来这里工作一天100元钱,到目前为止,我的收入有8000元左右,基地就在我家附近,接送孩子上学很方便,也不耽误工作。”
为发展壮大都龙的食用菌产业,都龙镇2022年引进云南祥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到都龙镇发展食用菌种植,通过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有效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子。
企业负责人戚伟说:“我们在马关都龙镇、坡脚镇、木厂镇都有菌菇种植基地,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今年培育了40万个平菇菌包、5万个鸡油菌菌包、20万个香菇菌包、9万个鸡枞菌包、4万个灰树花菌包,预计年产菌棒400万支,产值在3000万元左右。”
目前,该企业每年能吸纳劳动力4000人次以上,预计实现务工收入150万余元,为边疆地区实现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打下坚实基础。
下一步,马关县将持续发展食用菌特色产业,积极探索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产量,扩大产业规模,让食用菌种植成为带动边境群众增收的“致富伞”,为马关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