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州文旅融合促发展 乡村振兴绘新景
近年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依托丰富的产业资源、独特的人文资源,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徐徐铺展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推进文旅发展相伴相生,诗和远方交相辉映。
推进乡村旅游 释放生态红利
洛茸村是迪庆州香格里拉市普达措景区的一处村落,在这里,可以看见成群的牦牛在草甸上悠闲漫步,一栋栋外观精美的藏式楼房分布在山坡上,雕梁画栋,色彩艳丽。
“随着普达措景区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游客的增多,村民们依靠当地旅游发展,日子越过越好了。”洛茸村村民益西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洛茸村,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洛茸村一景(资料图)。新华网 徐华陵 摄
在益西看来,当地旅游的发展不仅让村民的收入增加了,还带动了他们对教育的重视。“我们村考上中专的孩子可以得到2500元补贴,专科3000元,本科5000元。洛茸村越来越多的孩子读完高中,甚至考上大学。”益西介绍,年轻一代知识水平和思想认识的提升,有效增强了他们的就业能力,现在村里开旅游大巴的村民就有七八个。
据了解,目前洛茸村每年可领取到户均1万元、人均5000元的生态反哺资金。此外,普达措景区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就业培训。
“在普达措景区里的悠幽庄园工作的十多名服务员都来自洛茸村,他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益西所说的悠幽庄园,是洛茸村全体村民以3.6公顷土地和300万元社区生态补偿资金入股,由迪庆州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普达措旅业分公司牵头建设、运营和管理的酒店。根据协议规定,普达措旅业分公司每年给入股村民每户2万元分红。
通过旅游反哺、教育反哺和就业帮助,洛茸村村民享受到了生态红利,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
打造特色民宿 催生旅游新业态
在迪庆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启别村,水泥路和石板路延伸到山脚,民族风格的院落与周围的自然美景浑然一体。
初夏时节,纳西族姑娘和艳群开在启别村的“慢来悦”民宿又热闹了起来。别致的庭院、木板装饰的房间、葱翠的庭院小景、温馨的农家火塘……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住宿。

启别村(资料图)。新华网 徐华陵 摄
在启别村的“慢来悦”民宿内,花坛、古树、石阶错落有致;房间宽敞明亮、干净卫生。“随着启别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乡村旅游的发展,2020年,我萌生了在家乡一边开民宿一边照顾生病母亲的想法。”和艳群说。
2022年3月,和艳群的民宿开始试营业。“开业不到四个月便迎来了客流高峰。尽管前期投资压力较大,但是这些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和艳群介绍,她还结合村里的特色开展了篝火晚会、民族打跳、上山采菌子等特色活动。
维西天域塔城精品客栈的负责人和新海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退役军人。2015年8月,他回乡带领家乡青年创立了迪庆香格里拉腊普茸农旅开发有限公司,融合了旅游咨询服务、农特产品收购与加工、销售等多项业务。
启别村客栈(资料图)。新华网 徐华陵 摄
“为家乡闯出一条发展道路一直是我的梦想。”在发展乡村旅游的道路上,和新海从没想过半途而废。“乡村旅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人两人的事,而是一群人的长征。”和新海想借助维西县丰富的旅游资源,把村里的传统手工艺人聚集起来,开展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进一步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壮大乡村产业 赋能旅游发展
“我想让更多人来体验我们的民族文化。”家里祖祖辈辈都从事尼西黑陶制作的拉茸批初认为,民族文化可以借着旅游之船出海,驶向更广阔之地。
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尼西乡汤满村汤堆村民小组是拉茸批初的家乡,攒下一桶金后,他选择了回到家乡,先后成立了香格里拉市尼西乡黑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香格里拉市利乐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他想让更多人通过体验式旅游进一步认识、了解这里的民族文化。
尼西黑陶制作(资料图)。新华网 柴静 摄
随着汤堆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知名度不断提升,每年到村体验黑陶制作的游客络绎不绝。据介绍,未来,尼西乡将充分挖掘乡村传统文化要素,将尼西情舞、民俗节庆等进行串联,在乡村振兴中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每年七八月,香格里拉市建塘镇吉迪村的村民们忙着采摘松茸。自2019年吉迪村举办了首届吉迪松茸节以来,当地也迎来了“松茸+”的经济发展模式,“松茸+电商”“松茸+乡村旅游”“松茸+直播带货”等一系列新业态在吉迪村逐步萌芽和发展,吉迪松茸品牌也逐渐打响。
近年来,巴拉格宗景区带动周边村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通过解决劳动力就业、向村民租赁旧屋和马匹、采购生态食材、聘请村民当向导等方式帮助村民增收,通过每年向村民发放反哺资金等方式,让家家户户都开上小轿车、住上新房屋,生活水平节节攀升。
以农促旅、以旅兴农,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迪庆州结合实际,走出了一条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道路。一个个诗画乡村,风貌在变化,产业在升级,村民的信心更足、干劲更大,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