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廉洁文化——白族文化中绽放的廉洁之花
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这片充满魅力与风情的土地上,白族文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在这里,你会发现廉洁文化和白族文化竟能如此巧妙地相互交融。
当廉洁文化与白族文化融合,便碰撞出了别样的火花。白族大本曲《风花雪月话清廉》,那悠扬的曲调唱出了白族文化中对廉洁的崇尚与传承。歌词中,“琴鹤家声”的家风源远流长,“四知先生”拒收十金,“清白传家”的传统深深烙印在白族人民的心中。先贤们用智慧和品德定下修身之谱,留下了廉洁齐家的清名。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廉洁文化筑牢根基,党风引领着民风稳步前行。干部职工将廉洁牢记心田,中央的反腐号令如雷霆般震撼。“打虎”“拍蝇”“猎狐”祛疴治乱,治党责任得以落实,监督全面而有力。纠治“四风”刹住歪风,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约束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党章党规时刻提醒我们,纪律处分条例为我们划清界限,在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廉洁从业意识如同白族扎染的图案,清晰而坚定。
扎染的用料(杜光俊 摄)
“清白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白族人民对廉洁品德传承的重视,如那“三道茶”一般,先苦后甜,蕴含着对廉洁自律的深刻昭示。廉洁自律如同第一道茶的清苦,在坚守的过程中或许会面临诸多诱惑与挑战,会感到艰难与苦涩,但这正是磨砺意志、锤炼品格的必经之路;当始终如一地保持廉洁,不为外物所动摇时,就会迎来如第二道茶般的回甘,内心会充满踏实与安宁,工作与生活也会渐入佳境,收获他人的敬重与信任;最终,就如同那第三道茶的醇厚韵味。廉洁自律所带来的良好影响会持续发酵,不仅成就了自身的高尚,更能在社会中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贡献力量,让清正廉洁的品行如茶香一般经久不散,润泽人心。这种廉洁文化宛如大理白族扎染布上那一抹抹纯净的色彩,质朴而又醒目。
扎染的制作(杜光俊 摄)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全面从严治党永不停歇,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如那涓涓细流汇聚成海。党员群众人人廉洁,公司上下便会充满笑颜,那廉洁之花绽放在苍洱之间,如扎染作品般美不胜收。
我们深知廉洁风险无处不在,在风险岗位上更要严于律己,工作生活中时刻留意,将思想信念深深铭记。当我们深入探究白族扎染的制作过程,会发现其中也蕴含着廉洁的精神内涵。从精心挑选布料,到细致地扎结、染色,每一道工序都不容丝毫的马虎与懈怠,只是为了最终呈现出那完美的扎染作品,这正是对廉洁自律的最好诠释。
(杜光俊 摄)
白族扎染所用到的布料大多是纯白棉布,将白布扎成各式各样的疙瘩花,放入染缸浸染,浸染一次,色深一层,多次重复,直到达到理想的效果。一方方染布上,上千种花纹图案,苍山彩云、洱海浪花,花鸟鱼虫、塔荫蝶影,朴实生动,千姿百态,是浓缩了万物生灵的图腾。那一块块蓝白相间的布料,仿佛是对白族人民勤劳与智慧的无声赞美。制作过扎染的人都知道,每一道皱褶、每一抹色彩,都蕴含着手艺人的心血与情感。在白族的文化传承中,扎染饰品不仅是一种装饰,还是一种精神寄托,它提醒人们要保持内心的纯净,如同那洁白的底色。而廉洁文化亦是如此,时刻告诫人们要坚守道德底线,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摇。
布里生花的景象,不仅装点了我们的生活,更滋养了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始终坚守那一份廉洁的初心,让我们以廉洁润初心,用行动铸魂担使命。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