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各地金融>山西>政府财政>详细内容

山西: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实践者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武志远 发布时间:2024/07/17 点击数: 【字体:

微信图片_20240717160817

从2000年开始,我国开始推行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2003年,在财政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山西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顺势而生、持续至今,成为我省财政管理制度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变革。改革发展历程中,山西财政始终践行敢闯敢试、实干笃行的发展理念,逐步构建起涵盖现代财政国库收支运行框架、国库资金管理框架、国库运营框架、国库报表报告框架、国库信息系统框架与国库队伍框架六方面内容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框架,有力保障了全省重大改革与重大政策的有效实施

改革引领,构建现代财政国库收支运行框架

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财政资金收付实现了从“逐级转”到“直通车”的重大突破,为快捷高效保障财政资金使用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推行电子缴税横向联网,纳税人足不出户即可全天候缴纳税款,税收信息在部门间实现共享;推行非税收入收缴改革,执收单位收钱不见钱,从机制上解决了过去存在的截留、坐支等问题;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预算单位财政资金直达最终收款人,从根本上改变了财政资金多环节、多源头拨付问题;推行公务卡制度改革,预算单位公务支出系统留痕,从机制上减少了单位现金支出、规范公务消费;推行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制度改革,预算单位财政资金支付嵌入监控规则,从机制上发挥了财政事前监督作用。截至目前,省、市、县、乡四级26180个预算单位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占全部预算单位的100%。省、市、县、乡四级10225个预算单位实施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占全部执收单位的100%。省、市、县、乡四级23739个预算单位实施公务卡制度改革,占改革单位的98.95%,累计发行公务卡43万张,公务卡年均支出10.17亿元。省、市、县三级财政部门全面实施财政国库动态监控制度改革。

近几年,随着国库收付制度的建立健全,山西省财政厅在精细化、规范化方面着力,切实贯彻省委、省政府“放、管、服”改革思路,指引全省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一是简政放权。省、市、县三级财政部门根据各自实际,合理划分财政直接支付、授权支付范围,省及部分市县将工资发放由财政统一发放调整为单位自主发放,充分发挥单位预算执行主体作用。优化并缩短用款计划审核流程,单位基本支出由人工多岗改为系统自动审核,财政直接支付调整为 预算合规性审核,货物、服务及建设工程项目支付手续更加明确,政府采购支付业务审核更加简便,资金支付效率得到大幅提高。二是强化管理。加强部门对所属单位补助资金、转拨资金及财政一次性补助资金预算执行管理,规范基建资金、还贷资金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精细化管理程度日益提高;建立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等日常公务支出强制结算目录,逐步将公务用车加油、科研项目、小额材料费和测试化验加工费纳入公务卡结算范围,公务支出透明度日益提高;充分利用动态监控系统平台,对单位大额支付、实有资金转账、提取现金、公务卡违规使用等环节进行日常实时监控;对科研经费、教育经费、社会保障经费、医疗卫生经费等6个民生项目支出进行重点监控;对财政扶贫资金、直达资金进行专项监控,财政国库动态监控作用得到充分显现。三是突出服务。在全国率先建立全省统一的非税收入收缴系统,及时更新非税收入收缴项目,拓宽缴款渠道,最大程度方便缴款人;预算单位财政汇缴专户从定期清零到自动清零,实现零余额管理;非税分成收入通过“疏”、“堵”结合,实现自动清分;交通违法罚款跨省异地缴纳与互联网收缴通道正式启动;诉讼费、交警罚没收入等非税收入收缴退付机制基本确立,非税收入收缴便民为民作用更加突出。

规范管理,构建现代财政国库资金管理框架

坚定不移抓住资金管理主线,逐步夯实财政总预算会计、库款及银行账户管理,财政资金管理实现从“粗放式”到“精细化”的重大飞跃,充分发挥国库兜底保障及把关守口作用。一是严守财政资金安全门。充分发挥总会计职能作用,新增双分录、双币种核算内容,全面反映政府预算资金、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专用基金、代管资金、主权外债资金活动情况,全面提升会计核算水平;省、市、县三级财政均建立了符合自身实际的资金收付、核算、对账及印鉴管理流程,按照规定办理资金审核、拨付、清算及核算,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建立省级国库集中支付代理银行综合考评制度,不断提升代理银行服务水平。二是发挥库款保障兜底作用。将库款管理作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政策措施的重要保障,建立库款保障倍数合理区间,合理调度资金,充分发挥库款“六保”、“六稳”的兜底作用,提高库款资金使用效益。今年上半年,应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山西财政始终加强对县级财政“六保”、“六稳”形势预研预判,强化县级库款运行监测,优先保障疫情防控和“六保”、“六稳”等重点支出需要;加强工资支付保障风险评估,建立县级工资支付预警、监测、核实、反馈机制。三是夯实银行账户管理基础。建立财政专户和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开立、变更审批、备案制度。规范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资金存放管理,建立竞争性或集体决策方式确定资金存放银行的工作机制,从制度层面防范资金存放中的腐败问题,保障资金存放安全。从2011年开始,持续开展财政专户清理规范工作,推动并实现全省财政专户统一归口国库部门管理。

同向发力,构建现代财政国库运营框架

聚焦财政资金效益,建立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国库现金管理常态化管理机制,实现政府融资成本由“高”到“低”与国库资金收益由“低”到“高”的双向反转,现代财政国库管理手段补充财政资金作用日益彰显。一是建立规范透明的国库现金管理操作模式。随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深入突进,大量原滞留在预算单位的资金逐步集中到财政国库,国库现金余额明显增加,对国库现金实施有效管理,成为深化财政国库改革的迫切需要。2017年,经省政府批准,出台符合省级实际的国库现金管理实施细则,建立涵盖财务稳健、风险控制等多项内容的国库现金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截至2020年9月底,省级通过公开招标操作国库现金管理15期,总规模2920亿元,可获利息收入18.8亿元,国库资金收益显著提升。二是建立规范透明的政府举债筹资机制。山西财政从制度建设、信用评级、信息披露、沟通协调等方面多处着手,采用公开招标和定向承销方式成功发行山西省政府债券。发行期限涵盖3、5、7、10、15、20、30年。发行场所实现中债公司、上交所和深交所三地全覆盖,承销商拓宽为“银行23+券商27”组合,形成银行、券商、基金公司共同参与的地方政府债券投资主体多元化、发行渠道多样化的格局,为平滑偿债压力,贴合项目需求,降低政府融资成本,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起到积极作用。采取罚息、违约通报等措施,加强债券还本付息管理,强化债券偿还主体责任。全省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多次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书面表扬。

实干笃行,构建现代财政国库报表报告框架

扎实推进预算执行分析、决算报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财政国库报表报告体系发生根本性突破,政府运行及财务管理情况实现从“单视角”到“多维度”的跨越式发展。一是强化预算执行分析。建立财政收支旬月报制度,保证各级领导及时掌握旬月度财政收支变化情况。预算执行分析更加重视经济运行与财政收支的联动分析和后期走势预判,涉及内容更加系统、全面,从宏观经济形势到具体财税政策,从税收收入到非税收入,从总体收入趋势到具体增减变动因素,不断开拓信息渠道,丰富分析维度,拓展分析深度。从2019年开始,与省能源局、省属5大煤炭企业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及时掌握煤炭价格、销量、收入等核心指标完成及减税降费情况,深入分析和预测煤炭税源变化情况。二是拓宽决算报表内容。丰富决算报表反映内容、建立决算数据审核体系、组织财政支出经济分类决算试编,完整反映四本预算收支情况,为政府统揽全局、科学决策提供坚实数据支撑。推行决算账表核查、决算批复、决算公开,使财政总决算和部门决算反映的信息更加科学完整。率先着手“部门决算网络化、账表一体化、大数据分析”实践探索。财政决算工作成绩显著,财政总决算连续14年、部门决算连续13年荣获财政部表彰。三是扎实推进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改革。作为全国首批试点省份,在全省146个行政区划、各级部门单位率先开展政府财务报告试点编制及合并报告试点编制工作,确立报告口径全省统一,报告审核直审到县,涉及事项应披露尽披露的总体思路。抓住组织指导、制度建设、系统构建、培训答疑、编制审核、抵销调整各个环节,初步构建起具有我省特色的政府财务报告编审机制,首次全面反映全省各级政府的财务状况和运行情况,全省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工作获财政部表扬肯定。

技术支撑,构建现代财政国库信息系统框架

一体坚持、一体贯彻信息化管理思维,分批次、分阶段推进国库基础业务与国库专项业务系统建设,国库信息系统由“信息孤岛”调整为“信息集群”,为支撑国库业务运行发挥重要保障作用。2003年至今,山西财政先后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非税收入收缴、预算执行动态监控、财政总预算会计、地方债还本付息、省对市县资金调度等国库基础业务信息系统,建立预算执行分析、财政总决算、部门决算、政府财务报告等国库专项业务信息系统,国库业务实现全链条、全流程的信息化、系统化管理。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业务,建立起财政部门、预算单位、人民银行、代理银行之间安全、高效的信息高速通道。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业务在省、市及多数县级财政正式上线运行,财政、银行之间取消纸质凭证传递,预算单位7×24小时足不出户即可办理资金支付。

从2019年开始,山西财政开始推进一体化国库业务建设,以资金运动轨迹为纽带,将预算执行环节进行全流程的业务重塑与再造,建立一体化框架下的财税库数据共享体系、会计核算运行体系与国库资金收付管理体系,对非税收缴、资金支付、总会计核算、单位会计核算、账户管理、电子化等国库核心业务基本流程、控制规则进行统一。国库各业务由“分块”调整为“整链条”运行,有效解决国库信息系统横纵向分散建设,集中化程度低,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无法实现的问题。

传承发展,构建现代财政国库队伍框架

传承和发展财政干部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一以贯之以“讲政治、讲学习、讲奉献”为核心,加强国库队伍建设,为财政国库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注重在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线,在非典、新冠疫情、扶贫资金、直达资金等政治任务面前秉持为民理财情怀,守好国库工作职责。始终坚持调查研究,先后对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非税收入收缴、财政资金安全检查、财政专户清理、暂付款等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采取包市包县制进行调研指导、清查核实。注重财政国库干部培训和业务指导,持续提升财政国库干部业务素质。持续发扬国库干部能吃苦、能奉献的精神,国库业务传帮带的优良传统,2003年至今,省级财政国库部门先后获得部、省授予的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省“三八红旗集体”、“集体一等功”等18项表彰。

乘风能破浪,在20年沉淀积累之中,山西财政国库正加速融合改革与传承,跨入全新历史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山西财政秉持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充分运用一体化现代技术提高财政国库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水平。行稳能致远,山西财政将在财政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真抓实干,用创新和开放破解财政国库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和瓶颈,推动财政国库事业谱写新篇章!

终审:徐梓函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