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经济普查服务四川高质量发展
2024年1月1日起,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以下简称“五经普”)的普查登记工作将全面开启。
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经济普查与人口普查、农业普查共同组成三大周期性全国普查项目,此前,我国已在2004年、2008年、2013年、2018年分别开展了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今年为第五次。
这是一次新时代的国家经济“体检”,一次高质量发展的家底盘点,一次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把脉”。四川作为全国经济大省,正全力以赴开展“五经普”各项工作,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看普查意义:全面摸清四川经济“家底”,更好服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
自2004年起,我国已开展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经济普查见证了四川经济实力从不足万亿元到超过五万亿元的历史性跃升。
细数历次经济普查成果,可以发现,我省经济呈现总量明显扩大、结构持续优化、效益不断提高的显著特点——
2004年末,全省共有从事第二、三产业活动的各类法人单位25.72万个,各类产业活动单位32.51万个;
2008年末,全省共有从事第二、三产业活动的各类法人单位31.03万个,产业活动单位39.09万个,较2004年末分别增加5.31万个、6.58万个;
2013年末,全省共有从事第二、三产业活动的各类法人单位37.48万个,产业活动单位47.67万个,较2008年末分别增加6.45万个、8.58万个;
2018年末,全省共有从事第二、三产业活动的各类法人单位76.20万个、产业活动单位90.99万个,较2013年末分别增加38.72万个、43.32万个。
我省经济总量也不断跃升:2007年突破1万亿元、2011年突破2万亿元、2015年突破3万亿元,每跃升1个万亿元台阶用了4年时间;2018年突破4万亿元、2021年突破5万亿元,每跃升1个万亿元台阶用了3年时间。
拼搏的台阶一路向上,跨越的步伐越来越大,真实准确的经济普查数据,勾勒出四川经济无惧风雨的发展画卷,也标定出未来砥砺前行的发展方向。
“五经普”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乘势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开展的一项大型国情国力调查;也是在四川经济总量超过5万亿元、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的关键时刻开展的一项大型省情省力调查。
“历史交汇期后的首次经济‘全面体检’,意义更加非凡。”省统计局负责人表示,普查数据将用于维护、更新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这是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户籍”档案库,也是政府统计工作的重要基础。通过经济普查,将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为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治理、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提供丰富翔实的基础数据。
看普查准备:入户登记倒计时,四川近10万名普查“两员”投入“五经普”工作
“您好,我们是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普查员,需要几分钟时间,完成对您经营情况的核实和登记工作,谢谢您的配合。”今年8月以来,一群身穿马甲的普查员,手持操作设备、佩戴“两员”(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证件,深入工业园区、商务楼宇、大街小巷,对一家家企业和个体户开展入户清查,确保不漏一户一企,摸清查实普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为扎实做好经济普查各项工作,我省高度重视、提早谋划,2022年12月底,省政府印发《关于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对全省“五经普”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成立四川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确保普查顺利实施。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会议,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依法普查、科学普查、为民普查。
制定普查方案、划分普查区、开展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选聘及培训、实施单位清查、普查登记准备……今年以来,全省“五经普”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全省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全面完成普查机构组建,共计有普查员、普查指导员9.5万人投入“五经普”统计工作中。
“五经普”覆盖的国民经济行业十分广泛,包括第二、三产业所有行业。普查对象为四川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与前四次经济普查相比,“五经普”首次统筹开展经济普查和投入产出调查。省统计局负责人表示,“五经普”将两项调查统筹开展,不仅注重数据总量的统计,也注重数据结构的统计,做到普查统计数据“量质齐升”。
“五经普”还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随着我省经济体量不断增大,单位和个体户数量大幅增加,任务更重、工作更细。”该负责人表示,“五经普”还新增数字经济统计调查,包括新增数字化转型、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内容,信息化手段应用也有新突破,比如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智能编码等技术,力求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全方位摸底、高精度“扫描”和深层次“体检”。
看普查要求:牢牢守住数据质量生命线,以高质量经济普查服务四川高质量发展
2024年1月1日起至4月,全省近10万名普查“两员”将统一开展入户登记工作。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无论是写字楼里的基本单位、机器轰鸣的制造工厂还是烟火升腾的路边小店,都是需要检测的经济“细胞”。
“即将开展的普查登记是获取真实、准确、完整普查数据的基础,更是确保普查成功的关键环节。”省统计局负责人表示,“五经普”坚持数据质量第一原则,把“牢牢守住数据质量生命线”这一根本要求贯穿于普查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把握源头数据质量、严格数据审核检查、严肃普查法纪。
具体来看,将从四个方面高标准夯实数据质量。一是高效构建制度体系,不断压紧压实属地主体、行业主管和统计部门第一责任,全力做好普查组织实施;二是普查保障及时到位,强化普查队伍和经费物资保障,创新提高普查效能;三是提早谋划重点工作,严格执行普查方案;四是全力提升数据质量,强化数据质量抽查,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普查违纪违法行为。
当前,“五经普”已全面转入实战攻坚。具体来看,2024年是普查登记及数据处理阶段,主要开展普查登记、普查数据质量抽查、审核汇总、发布普查主要数据等工作;2025—2026年是普查资料开发阶段,将建立普查数据库、编辑出版普查资料、开展课题研究分析等。
“用好经济普查数据,将为我省乃至国家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省统计局负责人表示,省统计局将依法强化成果运用,在切实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拓展完善普查数据分析研究方式,构建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做好权威发布解读;加大对数据开发运用,强化与部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联动合作,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挖掘数据价值;立足国情省情域情,结合普查数据,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提供高质量统计服务。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