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持续释放科技潜能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402.2米、500米、510.2米,在海拔超过4700米的西藏纳木错中心湖区,我国湖泊钻探最深纪录一次次地被刷新,“时间胶囊”成功取出。负责这一重大科考项目现场取样的是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所属的华锋钻探公司。这是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立足新发展阶段,加强科技创新,以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和新的作为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突破难题 全力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作为四川省科技型战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主体和自然资源领域国有资本投资主体,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据统计,2024年,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共出资地质勘查和科技项目经费6000余万元,实施科技创新项目86个。
致力于攻克关键技术“卡点”,是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的工作常态。集团所属物探院大力搭建创新平台,营造优质创新生态,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助力解决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中的技术难题。山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地质勘查,一直是技术性难题。物探院今年首个重点大项目“四川盆地渝西区块足201-足203井区广域电磁法勘查”,根据浅层地质条件复杂、地表饮用水水源和生态红线等众多具体情况,建立页岩气钻井工程物探集成技术体系。
同时,该集团积极运用理论创新指导找矿突破。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集团所属地勘院运用“三位一体”成矿预测理论,建立了铅锌矿深部找矿预测模型,指导探获新增铅和锌金属量18余万吨;在西昌市太和钒钛磁铁矿区深部及外围探获矿石资源量20余亿吨。
提升核心技术含“智”量 守护民生安全
搞清楚“隐患在哪里”一直是四川地灾防治的关键性问题。以罗威智能化探测创新工作室(以下简称“罗威工作室”)为代表的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首批人才创新工作室设计研发的“无人机航空频域电磁智能探测技术及装备”,致力于回答这个问题。罗威工作室创新运用航空电磁法,研制AEM-B3型航空电磁仪器和VITASEM地空电磁数据处理软件,成果克服了艰险山区地形限制,可快速探测获取地下三维地质结构和不良地质信息,勘察效率较传统地面提升3倍以上,成本降低超25%。
“目前,这套技术已经在金阳英子滑坡、达川区景市镇地质灾害调查等地方使用。”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如今,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持续提升科创能力、加强应用推广,多项防灾减灾科技在地质灾害调查项目和应急救援工作中大显身手,助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加快数字建设 积累发展新优势
2023年,四川自然资源科创空间产业园区项目落地四川天府新区。该项目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耕地保护、生态修复等重大功能于一体,计划搭建产权交易等中心平台。同时,积极引入旗下科研实力雄厚、盈利能力强劲、资产优质的企业资源,加快形成产业链主效应和协同效应。
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出台数字化建设发展规划,扎实推进智慧管理平台建设,将数字化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该集团主导建设矿山大模型,切实发挥数据赋能作用,为矿产勘查开发领域带来了全要素、深层次的数字化转型推动力;加快数字科技公司组建,着力打造国有企业数字创新发展新高地。
“科技是集团的核心竞争优势,我们必须要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集团将持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天府钒钛新材料实验室与兴隆湖科创园区,为集团的数字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与资源保障。
据悉,自成立以来,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已先后获省部级(行业)奖励114项,拥有知识产权100余项;创设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2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工作站及15个人才创新工作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