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各地金融>四川>金融文化>详细内容

出口订单背后的限额故事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骆趣 发布时间:2024/05/30 点击数: 【字体:

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已于5月5日在广州圆满落幕,随着广交会的结束,很多参展外贸企业获得许多新订单,以丰硕的“战果”满载而归。大家都知道一张张小订单的背后有外贸人付出的无数心血,但只有信保人才知道一张张订单背后还有很多关于“限额”故事。广交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希望通过讲述出口订单背后的限额故事,为出口企业积极应对风险提供参考。

限额是“买方/银行信用限额”的简称,本质上是对买方/银行信用情况的量化评价。对保险公司来说,限额意味着风险,向投保企业批复了多少限额,如果出现信用问题,就要赔偿多少。而对出口企业来说,限额就是保障,从保险公司拿到多少限额,就敢接多大的订单。而作为政策性保险公司的中国信保,就要在服务国家整体利益、有效控制风险和支持企业敢于接单这三者的矛盾中找到平衡点。基于中国信保覆盖全球4.2万亿家企业银行信用记录的大数据能力,每年要向全国30多万家投保企业及时、专业地批复40万条限额。这其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下面,就将2024年一季度中国信保四川分公司通过信用限额支持四川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几则案例分享给大家。

不良买方的避雷指南

服务贸易是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关键环节,也是重塑未来全球贸易新版图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期高水平开放的鲜明特征和重大任务。2023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超过3万亿美元,而直接服务于货物出口的仓储、运输、报关清关、配送、售后支持等跨境物流服务,年出口额只有不到3000亿美元。巨大的发展空间,吸引了很多市场主体纷纷参与其中,同时也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2024年初,两家四川跨境物流企业为保障收汇安全,向中国信保四川分公司询保,拟投保的下游买方均为国际货运代理企业、跨境电商平台企业、贸易公司等规模、实力较小的主体。中国信保近年来一直把支持服务贸易出口作为优先目标,收到询保后立即对这两家企业的下游客户进行集中批量预批限额:对其中34个买方预批了合计910万美元的限额,对7家买方批复限额为零。对这一限额批复结果,询保企业反而对限额批零的情况更为关心。当信保批限人员告知限额批零是因为这7家客户存在连续亏损、资不抵债、频繁变更控股方等高风险因素时,询保企业才恍然大悟说,原来只想要信保多批点限额、多接点订单,现在才发现信保不批限额反而对企业更有价值,因为限额批零的结果能让出口企业避免踩雷!

中国信保四川分公司平均每年批复限额为零的数量达600余次。对不良买方不予批复限额,其实是对出口企业更大的支持。

优质客户的争抢利器

如何对订单背后的收益和风险进行权衡,是很多企业负责人决策时“头大”的难题。很多管理较规范的出口企业,都在内部风险管理合规制度中规定,无论任何客户的订单,接单前必须向中国信保申请限额,只有在中国信保批复限额以内接受买方的放账要求。

L公司就是这样一家管理严格的光伏出口企业,2023年8月在四川眉山市投资8GW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基地,项目被列为四川省2023年重点建设项目,也是眉山实施工业崛起战略的重大项目。2024年项目投产后,L公司销售人员接到欧洲某电力公司的大额采购招标,把供应商必须提供90天信用付款作为投标要求。于是按照L公司内控管理合规要求,向中国信保四川分公司申请限额,并说明这可能是项目投产后的首笔出口、很多中国企业都在竞标,希望能予以支持。而中国信保四川分公司在批复限额时发现,该欧洲电力公司虽然资信很好、中国信保批复的总限额很大,但之前已基本被投保企业“瓜分”完毕。鉴于中国信保四川分公司提供的L公司出口的HJT电池片属于国内技术领先、产品使用在建设资金已落实的电站上等相关背景信息,中国信保总部在投标截至前一日,足额特批了L公司的限额申请,从而使L公司获得300万美元的中标。

限额是有限的资源。越是优质的客户,限额“争抢”得越厉害,虽然总限额很大但总也不够分。中国信保正是在限额分配中,体现出国家对新质生产力、优质企业的政策支持。

潜力买方的孵化推手

四川某国内知名家电制造企业C,此前对欧美市场出口额很大,但大多是OEM代工,出口的品牌价值获得较少。C公司一直在积极拓展自有品牌、自有渠道的出口,但愿意销售C公司自有品牌的海外客户普遍都是中小买方,信用风险较高。为此,C公司就开发的一些印度尼西亚自有品牌经销商,向中国信保四川分公司申请限额。印尼作为全球第四人口大国,近年来经济持续稳健增长,对高品质家电的市场需求很大,对中国品牌也有一定认可度。但是,印尼信用体系不够健全,很难获得买方准确的资信情况,批限时可供参考的信息较少、批限难度较大。为此,中国信保印尼代表处专门实地考察了经销商经营情况后,综合考虑支持中国自有品牌出海的战略需要、中国智能家电在印尼市场前景和C公司良好风控能力等因素,信保总部提高了风险容忍度,对这些印尼中小买方予以批复限额,并在后续积累信用记录后逐步提高批限金额,从而使C公司打开了自有品牌在印尼的销路。

在限额批不批、批多少的“天平”上,中国信保一直把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作为最重要的“法码”。不仅看买方当前的资信情况,更看重买方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其对中国出口的潜在价值。对于“潜力股”买方,中国信保总是予以积极支持。

跨周期调节的政策杠杆

市场供需有周期性波动,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市场周期。利率、税率、汇率等这些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目标,就是要尽可能“熨平”市场的周期性波动。而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也是一种宏观政策工具,通过对信用资源的配置,起到逆周期跨周期调节作用。

2022年下半年以来,全球农化市场进入低迷行情,价格持续走低、订单大幅下滑,导致中国农化企业出口普遍大幅萎缩。2023年底,中国信保农化行业专家研究发现,海外经销商库存已基本消化,过剩产能基本出清,供需关系趋于平衡,而地缘冲突下远洋运输风险将会推高成交价格。因此,当前全球农化行业虽然景气度仍然不高,但已接近谷底,拐点即将到来。基于这一判断,2024年初以来中国信保四川分公司与四川两家农化龙头企业进行沟通,提醒企业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积极申请买方限额。同时,改变以往总体收紧的尺度,予以积极批限,并推动在相关农化国际展会上与企业、买方进行三方会谈,用足用好批复的限额。


终审:徐梓函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