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各地金融>内蒙古>详细内容

求解“谁来种地” 内蒙古探索推广“统种共富”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贾立君、刘懿德 发布时间:2024/03/15 点击数: 【字体:

  本报讯(记者贾立君 刘懿德)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聚焦解决谁来种地问题,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记者了解到,对此内蒙古自治区正在进行有益的探索。

  22日北方小年当天,内蒙古达拉特旗白泥井镇侯家营子村官牛犋南社党建引领·统种共富分红大会现场锣鼓喧天。热闹的场面中,全村281名村民共领取了520万元分红款。这是第五年分红,人均比第一年多7200元。全家5口人分到92500元的村民王静说,太高兴了,今天村里的共富食堂也开始营业,公公婆婆在这里吃饭便宜又干净,我和老公在城里做生意就更放心了。

  地处河套平原东端、黄河南岸的官牛犋南社,是达拉特旗侯家营子村的一个自然村。为解决年轻人不愿种地、留守老年人种不动地的问题,2019年官牛犋南社在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引领下成立土地合作社,110户农民全部自愿以土地入股,按照成本共摊、利益均沾、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原则,对村里3000多亩耕地进行合作化经营。

  与其他地方的村民合作社不同的是,这里所有村民、全部土地入股,由村两委班子成员任合作社负责人,既抓集体生产又管村社治理。大家选出6位村民负责种地,民主决策确定种植品种,利用大型机械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土地收益中,10%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公共事业,20%作为土地管理费用,剩余70%给村民分红。此次人均分红18500元,比上年增长500元,分红金额再创新高。

  前些年,官牛犋南社一家一户的土地较为零散,加之年轻人纷纷进城,多数人家把土地流转给种粮大户,收入有限。成立合作社后,农资统一按批发价购进,学习先进技术进行田间管理,层层降低成本,每年根据市场调整种植结构,收益持续增高。

  春节前,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吉格斯太镇、展旦召苏木(乡)等地的许多村子也迎来同样的分红季2023年初,旗政府分析官牛犋南社的成功经验认为,这是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和群众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于是,将这一做法提炼总结为统种共富模式,并设立专项资金,鼓励更多的村子进行土地合作化经营。

  统种共富模式引起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视,官牛犋南社成为全区农牧业系统观摩学习热点村。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印发开展统种共富试点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发挥村集体组织协调作用,在具备条件的地方逐步推广,促进耕地高效利用和群众增收。

  达拉特旗农牧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旗统种共富土地经营面积达78万亩,涉及46个行政村的281个村民小组、3.9万人,目前已有14个行政村共计分红8000多万元。

  当前,内蒙古包头市、赤峰市、通辽市等10个盟市,已有69个村进行统种共富试点工作。其中,通辽市奈曼旗义隆永镇方家营子村260户农民拿出4500亩耕地入股村党支部引领的合作社,近日分红450万元。

  多地干部群众说,统种共富使小田变大田,推倒地界、水渠,扩展出8%15%的土地,利于机械作业、科学种田,解决了小农经济难以对接大市场等问题;亩均节水80立方米以上、玉米增产200斤左右,是破解农民老龄化、种地收益低等农业发展难题的一个良方。且村民自己耕作能够保障地力,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粮食品牌的打造,让沉睡的土地焕发新的生机。

  官牛犋南社社长高勇告诉记者,土地集体经营后,许多青壮年安心在外发展,村里利用政府奖励和国家高标准农田改造资金,给耕地上了先进的滴灌设施,更能节约水肥、降低成本、提高单产,预计2023年村民人均纯收入在35000元以上。

  达拉特旗旗长王小平介绍,旗里2024年将打造统种共富2.0,着力在调结构、引良种、应用先进技术上下功夫,努力再破亩产天花板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研究员、达拉特旗政府农业顾问李昌平认为,统种共富模式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结果,把分散的小农户变成组织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生产经营共同体,是又一次来自基层的自发性改革创新。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厅长郭占江表示,作为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和8个粮食规模调出省区之一的内蒙古,有多个广袤平原,全区1.73亿亩耕地中已建成530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统种共富让农民收益最大化,对解决谁来种地问题和建设北疆粮仓、重塑一产、振兴乡村,可发挥较大作用。

 


终审:admin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