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高质量发展底色越来越浓
“通过持续努力,全省林业高质量发展底色越来越浓。”8月23日,在省政府新闻办、省林业局联合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宾介绍,近年来,我省持续扩绿、兴绿、护绿,不断增强生态保护和林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为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作出了林业贡献。
聚焦“扩绿”,越来越多的绿色正在点染赣鄱大地。近年来,全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十四五”以来累计完成人工造林面积451.96万亩、封山育林287.47万亩、退化林修复696.72万亩、森林抚育987.45万亩;在全国率先启动森林质量提升工程,担负起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重点省建设任务,目前森林覆盖率达63.35%,森林面积1035.4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70979.6万立方米。如今,群众在绿意盎然中与幸福感相伴、与获得感同行。
聚焦“兴绿”,林业高质量发展动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全省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全省建有油茶林1650万亩、竹林1765万亩,林下经济产业基地总规模3762万亩,带动从业人员约800万人次。各地木竹加工、家具制造、林产化工、香精香料、苗木花卉、森林食品等“一县一业一品”产业类型日趋丰富,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森林康养、森林旅游、观鸟经济等新业态,现已拥有6处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155处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同时,我省还在全国率先开展“两山”转化收储运营,累计收储林地面积92.72万亩,发放林权贷款累计近345.69亿元。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不断拓展,推动江西的好山水、好生态成为“有价之宝”。
聚焦“护绿”,林业高质量发展根基不断夯实。近年来,我省严守森林和湿地资源安全底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持续开展森林和湿地保护专项行动,森林资源问题数量较2018年相比下降了88%,全省湿地保护率达到62%。全省构建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各类自然保护地542处,数量居全国前列,保护了全省50%以上的自然森林生态系统,30%以上的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和9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华南亚种梅花鹿、穿山甲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野外种群得到恢复性增长,赣鄱万物生灵得到精心呵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