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城市“双眸” 九江因湖而美
在繁华热闹的九江市老城核心区,有两片占地共1500多亩的水域——甘棠湖和南门湖,被九江人称为“两湖”。盛夏夜晚,湖畔微风轻拂,湖面波光粼粼,仿佛无数细碎的钻石在跳动。李公堤岸,梧桐小道绿树成荫,在这里漫步,对九江人来说,不仅仅是度过一段闲适的时光,更是一种生活的仪式感。
然而,承载着九江人记忆与温情的“两湖”,曾因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失去了光泽。2023年3月,九江市启动“两湖”综合治理工程。经过一年的等待,今年3月,综合治理主体工程完工,“两湖”如同擦亮的城市“双眸”,重新熠熠生辉,焕发勃勃生机。
唤醒湖之美
前不久,一场声势浩大的长江经济带龙舟邀请赛在九江激情上演。湖光潋滟的南门湖上,鼓声震天,龙舟如箭,这场阔别了三十余载的龙舟盛事,不仅是传统龙舟文化的回归,更是九江城市风貌的生动展示。
过去,“两湖”因失去源头活水而逐渐失色。湖内布设的污水管网年久失修、渗漏严重,外加周边小区雨水及合流污水直接入湖,导致水质越来越差,水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治理从何处入手?
引活水。“我们主要从重构环湖排水系统工程、补水工程、清淤及水生态修复工程、调蓄及雨水循环中心工程、岸线恢复及景观提升工程五个方面入手。”“两湖”综合治理工程临时党支部书记代永刚表示。“两湖”补水是将河东水厂改造利用,通过管道将净化后的长江水引入“两湖”,共设8个补水点,目前“两湖”已达到正常水位。
清淤泥。“‘两湖’历史悠久,此次治理前,地勘检测结果显示湖中积累的底泥多达4米到6米,局部甚至超过10米。”代永刚介绍,本次清淤共清理了50万立方米左右的淤泥,同时还进行了湖底塑形,种植了沉水植物,用来吸收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打造水下生态系统。
“两湖”之上,精彩的龙舟赛赛出了水上运动的“速度与激情”,更晒出了“两湖”综合治理的成绩单。“龙舟比赛对河流湖泊的水质、水位、流速都有特定的要求。”九江市浔阳区教体局工作人员表示,“‘两湖’在经过治理后,有了良好的生态系统,水质好、水面平缓,这也是我们时隔三十年,重新举办龙舟赛的底气。”
展示城之韵
每到傍晚,“两湖”总是热闹非凡。湖边的广场上响起欢快的音乐声,市民或翩翩起舞、或结伴漫步。
“两湖”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不仅让甘棠湖和南门湖重新焕发出青春的光彩,更让九江市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家住九江市浔阳区甘棠街道小南门社区的李月华说:“新建的栈道宽敞开阔,大家活动起来方便多了。”
“除了栈道新建,我们还布局了‘一环、三段、九景’的空间景观结构,局部增加景观节点及附属设施。”代永刚介绍。
广场上、栈道上人气旺盛,新建的景观铁桥也不甘示弱,成为市民“打卡”的好去处。这座铁桥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龙开河铁桥,其仿古的样式重现了老铁桥的韵味,唤醒了市民们内心深处的珍贵记忆。
“新建的仿制桥和我记忆中的一模一样。”李月华表示,这座桥的重建,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体现了城市的人文关怀。
设计文化墙互动装置讲述历史,唤醒珍贵记忆;荷花池引进全息投影和激光技术,打造酷炫夜生活;民俗园设计引用4个九江历史文化遗产作为园中园,分别对应全丰花灯、湖口草龙、瑞昌剪纸、金星砚…… 如今,面貌一新的“两湖”充分展示出城市之韵,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画卷,在山江湖之间铺陈。
引来市之兴
生态美景吸引了无数市民的目光,在美景的映衬下,“两湖”附近的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也再次迎来了商业繁荣的新篇章。
千年浔阳城,百年大中路。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九江市区历史悠久的商业街区,见证了九江的变迁与发展。“两湖”治理后,优美的环境,不仅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也为该街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流。5月1日,浔阳区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举行开街仪式,中西合璧的大中路以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九江最具商业味和烟火气的街区之一。
在这里,游客可以品尝到地道的九江美食,购买到各式各样的特色商品,还可以欣赏到各种文化表演和街头艺术。“‘两湖’治理改造,对于恢复大中路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带动旅游消费,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街区商家告诉记者,秀丽的“两湖”也使得来大中路逛街的人明显增加,生意也变得更加红火。
此外,该街区还积极引入新业态,探索集市经济等夜间文旅消费新模式,成功打造“浔阳·九点九江”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为九江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