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各地金融>江西>金融信息政策>详细内容

电动自行车“充电难”是这样破解的——看分宜县如何推进集中充电场所规范建设管理

来源: 江西日报 作者:胡光华 赵利萍 发布时间:2024/06/20 点击数: 【字体:

电动自行车,城市群众出行的好“伙伴”。由于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人车同屋、飞线充电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破解电动自行车充电难,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成为当务之急。今年以来,分宜在城区大力推进电动自行车“智慧充电驿站”建设,受到群众广泛赞誉。充电难、管理难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充电的安全问题不用担忧了”

把电动自行车停进充电大棚,插上充电器,扫二维码,车子立马通电。钤东街道黄金水岸天悦小区居民林建新直言:“太方便了,充电的安全问题再也不用担忧了。”

“今年4月,小区新建了5个充电大棚,充电端口达140多个。目前小区约有400辆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基本够用。”怡阳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经理刘小忠告诉记者,“这些充电大棚由坤坤科技数字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运营,我们和街道社区、业委会,负责对充电设施运营进行监督管理、安全巡查检查。”

如今,“飞线充电”等现象没有了,乱停乱放现象也明显好转,居民满意度提高了,与物业关系更加融洽。刘小忠高兴地说:“小区管理轻松多了,物业费收取也不再难。小区共632户,到5月底已有60%业主交纳了物业费。”据了解,钤东街道的小区已实现充电大棚应装尽装,共有充电端口近5000个。

负责这项工作的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周金林介绍,截至6月3日,县城建成“智慧充电驿站”1511个,充电端口1.7万余个,208个居民小区覆盖率达96.2%,企业事业单位和公共场所实现了全覆盖。“我们的目标是,在城区建成2000个充电驿站,2万个充电端口。”

rBAVFGZysQiAONyUAAL5qCU8dV4093

“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办实”

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规范建设管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基层社会治理。分宜县成立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任组长,县城管局、县发改委、县供电公司等10余个部门(街道、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合力施治。

周金林介绍,为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办实,县里组织人员多次赴宁波、芜湖、南京等地考察学习,之后因地制宜出台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实施方案,规划新建“智慧充电驿站”。

根据方案,居民小区、有独立院落的机关单位、工业园区企业、有条件的公共场所,都要建设充电大棚,让群众随时都有条件充电,实现“由夜晚充转白天充、由室内充转室外充、由地下充转地上充”。

建设中,按程序选定3家企业建设运营,撬动了2600余万元社会投资。针对大棚选址难题,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社区干部、专职网格员、物业公司联合上门做居民思想工作。难题的精准破解,推动这项工作顺利开展。分宜工业园区有200余家企业,电动自行车达8300余辆。目前,已有183家企业投资500万元,建起156个充电大棚,充电端口达3520个。

县里多措并举,提高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让群众养成安全充电的良好习惯。将运营商用电由商用电价转为民用电价。运营商向社区缴纳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用于激励物业参与充电管理。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推动企事业单位和园区企业提供免费或优惠充电服务,将6月作为全县免费充电月。

“给群众最大的便利和安全”

在钤西街道怡林花苑小区,充电大棚运营商、江西远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夏军平指着大棚内的充电设施介绍,充电大棚的合理布局、智慧充电设施的使用,给了居民最大的便利和安全。“手机扫码进入小程序,就可随时掌握充电进度,也可随时停止充电。”目前,县里正努力协调导航软件中对“智慧充电驿站”进行标注,方便群众寻找充电点。

群众最关心充电安全。夏军平说:“充电大棚统一建设标准,设置了监控摄像头、灭火器、感应灯等。运营商都购买了设备险、场地险,大大降低了居民电动自行车充电的风险隐患。”运营商安排专职管理人员,每天开展安全巡查。充电端口发生故障,管理人员的手机管理软件立马发出提示。

县城管局副局长王永忠介绍:“为更好地实施监管,相关职能部门人员都得到授权,一部手机就可监管各运营商的充电大棚,它的使用情况、充电端口故障等,都可以随时掌握,提示运营商及时解决。”

分宜坚持疏堵结合。针对城乡接合部、城中村自建房区域,引导群众更换智能充电保护器,目前城区自建房已安装1300多个。同时,开展“飞线充电”集中整治和“夜查行动”。目前,已开展各类整治行动168次,拆除“飞线充电”线路560余根。



终审:韦安源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