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山水资源 做好特色文章——看武宁县如何将生态价值转换为经济价值
夏的武宁县,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该县拥有418万亩林地和高达76%的森林覆盖率,正以其独特的生态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近年来,武宁县充分发挥山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将山区特色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把制约农业发展的短板,变成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成功将生态价值转换为经济价值,让山水资源成为乡村振兴“金钥匙”。
在北湾半岛樱花园,孩子们尽情游玩奔跑。通讯员 李秀珍摄
特色农业 藏粮于地
5月14日,武宁县石渡乡新丰村的育秧基地,机声隆隆。摆盘、铺土、消毒、撒种、盖土……机器有序运转着,一系列操作行云流水,两名工人配合默契,一人摆放秧盘,一人快速填土,短短几秒钟,一块秧盘就被机器“吐”了出来
“种子摆盘后,就会被送进暗化催芽室。相较于传统催芽方式,暗化催芽速度更快,发芽率可达98%。”九江叶氏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叶明生早已为这批中稻的种植制定了周密的计划:暗化催芽24小时,随后在阳光下晾晒20天,接下来就能借助机械化设备进行插秧作业。
今年是叶明生返乡创业的第七个年头。2017年,他回到武宁县,搞起了水稻种植。凭借在外地积累的丰富经验,他成立了农业服务公司,积极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为本地水稻等农作物种植提供育秧、插秧、收割、田间管护等服务。
水稻品质好、产量高,赢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武宁县人大驻新丰村第一书记付军荣,看到了叶明生的专业能力。为了给村里找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2021年,付军荣将叶明生的水稻种植基地引入新丰村。“叶氏生态农业带来了先进的种植设备和技术,新丰村的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村集体经济由2021年不到10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65万元。”付军荣高兴地说。
近年来,武宁县充分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67.9%,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3.92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6万吨以上。
全过程机械化,让农业生产底气更足。武宁县通过引进种粮大户和推广良种、良法及新技术,不仅克服了山区地形带来的不利因素,还促进了粮食生产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
去年,叶氏生态农业与茅台集团达成合作,开始大规模种植高粱。“茅台集团对原材料要求非常严格,他们在全国各地考察,最后选择了武宁县。”谈及此事,叶明生脸上洋溢着自豪,“武宁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是我们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叶明生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科学施肥、合理灌溉、及时防治病虫害,为高粱的生长提供优越的环境。因为合作顺利,今年,叶明生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种植了5000亩高粱,预计年产值达600万元。
特色林果 带富一方
五月,正是大量应季水果上市的季节。在武宁县杨洲乡的水果种植基地,一颗颗圆润饱满的蓝莓挂满枝头。“好山好水出好果!我们家的蓝莓成熟了,欢迎家人们来采摘。”李晓凤拿着手机,在蓝莓树丛里穿梭,熟透的蓝莓在镜头下鲜亮诱人。
丈夫舒唐睿也没有闲着,基地里的果树需要他定期打理。前不久,他们还与一家制作代糖的企业达成合作,为该企业提供原材料罗汉果。
这对夫妻是共同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也是合作无间的好搭档。他们的默契,不仅体现在日常工作中,更体现在未来发展的规划上。2014年,他们回到杨洲乡,利用家乡的生态资源,发展特色水果种植,打造集观光、采摘、体验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基地。罗汉果、桑葚、葡萄……基地里,水果一年四季不重样,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前来采摘的游客一拨接着一拨。
年轻人的加入,不仅为武宁县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更带来许多创新思路。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对经营模式和种植结构进行优化升级,引进更多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特色水果品种。同时,他们利用互联网和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进一步扩大市场影响力。
武宁县地处山区,毗邻庐山西海,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质和肥沃的土壤,为林果产业奠定了基础。拒介绍,该县积极推广现代化水果种植技术,引进优质品种,实施科学管理,水果品种多样、口感鲜美且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
在武宁县新光杨梅岛,漫山杨梅树缀满青果,再过半个多月,果子就会由青变红。届时,岛上的空气都弥漫着果香,武宁也将迎来杨梅节。
江西省新光山水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山地种植、水面养殖、产品加工、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综合开发企业,采取“公司+协会+基地+农户”合作模式,为林农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目前,公司已建成种植基地13个,年产值2.8亿元,直接带动武宁县2600户农户增收。
近年来,武宁县围绕“扩规模、优品种、调结构、提质量、强品牌、拓市场”目标,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提高林地综合效益为核心,打造省级现代产业园2家,市级以上现代产业园实现乡镇全覆盖。
依托龙头企业,武宁县大力发展林果产业,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政府与企业携手合作,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林果品牌。同时,常态化举办辣椒节、杨梅节、农民丰收节等节庆活动,提升农业产业知名度和美誉度。
特色旅游 活力迸发
每逢春日,武宁的山水间就会开满各色花朵,如同大自然的调色盘落入人间,“一座人在画中的城市”得到了完美诠释。
北湾半岛樱花园,是这幅画上最绚烂的笔触。蓝天白云下,绿茵鲜翠,樱花如霞,与村庄、古树交相辉映,吸引许多游客慕名而来。
然而,让人想象不到的是,这个令人心驰神往的樱花园,数年前还是一片光秃秃的废弃矿区。樱花园所在的澧溪镇下坊村,拥有丰富砂石资源,曾因盗挖、盗采现象,植被生态遭到破坏。
为了保护矿产资源,维护生态可持续发展,武宁县采取有效措施,对盗采、盗挖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同时,引进九江北湾樱花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植草种树,对矿山生态进行修复。如今,5万余棵樱花树将矿区装点成了美丽景区。
现在的北湾半岛樱花园,是武宁县的一张亮丽名片。每年春天樱花盛开,这里便成为花的海洋、人的海洋。这片美景不仅让游客流连忘返,更为周边村民带来了工作机会,带动50余名村民就业增收。
北湾半岛樱花园是武宁县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融合的一个生动实践。武宁县充分利用闲置用地和荒坡地,种植油菜、李树、桃树、梨树等具有观赏性农林果作物,打造北湾半岛、花源谷、王埠花海、伊山花语等一批生态景区,积极发展观赏经济,推动农业与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武宁县结合地方特色,在“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拓展“花+生态”“花+美食”“花+民俗”等内容,丰富旅游业态。今年,该县举办了武宁美食嘉年华、一路繁花向九江——繁花向林·武宁启动活动、澧溪北湾花朝节等活动,发布了一路繁花向九江·繁花向林旅游线路,通过“话题+热度+IP”打造武宁文旅新形象。
全域旅游迸发新活力,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今年“五一”假期,武宁县共接待游客74.06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6.62亿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