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各地金融>湖南>魅力湖南>详细内容

沅陵传统龙舟丨以“船”聚心 以“鼓”育人——夸父山下的“龙船经”

来源:人民网 作者:雷玉杰 发布时间:2024/06/21 点击数: 【字体:

又是一年端阳水,辰龙云集闹沅江。

溯沅水上行,至沅陵县与常德桃源县交界的五强溪镇,有三座大山临江而立,远远望去,壁仞千丈、直冲云霄。相传夸父逐日至此,饥饿难耐,便搬来三块巨石架锅煮饭,后因太累了便睡着了,一觉醒来,已日落西山,夸父逐日失败,便当场身亡,之后他的骨骼便化作了连绵山脉,当地人称之为“夸父山”。

沿河漫步至柳林汊、寡妇链、明月山依旧可以看到历史的旧迹,这里是曾经的麻伊汱片区,后因库区移民和行政区划的调整更名为五强溪镇。在八九十年代,麻伊汱码头是沅陵连接常德的重要关卡,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与水有着不解之缘,也曾上演一场场激情的龙舟赛事。据悉,两岸的人们因为对龙船的热爱,自发组织船队在当地比赛,被称为“沅陵小香港”的五强溪,水域发达、商贾众多、络绎不绝,两岸的红船和白船在万众瞩目下比了一年又一年,影响甚远。但为了让当地的龙舟走向更大的“舞台”,他们整合精干力量,带着父老乡亲们的期待,一代代传承、一步步融合至现在的五强溪辰龙号花船,备战2024年怀化·沅陵传统龙舟赛。

“辰龙号花船”女支书刘淑俊

在五强溪,有一位皮肤略显黝黄、个子小小的女支书刘淑俊。她是怀化市第一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更是五强溪辰龙号花船的组织者。

“我的父亲也是老扒船的,我从小就看我父亲扒船,他扒了30多年船,我也深受他的影响。”刘支书提到她的父亲满是骄傲。出生在龙舟氛围浓厚的家庭,刘支书深知这方老百姓对龙舟的器重和热爱,人人都想去扒船。此情此景,作为村支书她便积极协调各方,整合扒船的精干力量,将龙舟队再次组建起来,命名为五强溪辰龙号花船再次征战沅江,这一次组建也让村里凝聚力更强、荣誉感更浓、民心更齐。

村里的小伙子都积极报名,自主筹资,有的甚至把龙舟两个字刻在手臂上,这份热情让她更有干劲儿。队员们训练时,她就亲自到现场点名,小小的身体拿着喇叭;队员们休息时,她就到村里集资保障船队训练无后顾之忧。刘支书总是笑着说:“他们都热爱扒龙船,我们再难也全力支持。”

“鼓王”唐启明

如果说“头桡”是龙舟的“龙头”,那么“鼓手”则是龙舟的“心脏”,“我18岁开始扒船,先是做了两年划手,但因为我个人喜爱,我觉得打鼓这个对于船队非常重要,我后来就自己学习,加强练习,之后就一直打鼓,也获得了很多奖。”唐启明在谈到这些年打鼓经历满脸笑容,这份由内而外散发的自豪感染了在场很多人。

几十年过去,唐启明依旧坚持早上五公里慢跑、压腿和俯卧撑来保持手部力量和身体耐力,听音乐、踩节拍,来保持打鼓的节奏感。这么多年的扒船经历,龙舟和鼓手早已刻入他的骨髓。

他谈道:“游江、比赛、冲岸打的鼓都各有各的讲究,打鼓不仅要看自己船队情况还要用余光看对方船队,根据赛场环境和队员状态做及时的调整,前三锤的鼓不能快、要重,要提醒队员用力把船提起来,到10-11桨时节奏再慢慢快起来”在谈到打鼓时唐启明比任何人都激动。“我们扒龙船更注重传统龙舟和竞技体育相结合,要把我们的龙舟走出去,我们在2008年和2009年也分别获得了张家界和岳阳龙舟赛的冠军”,唐启明的鼓不仅代表了自己,更代表着家乡。几十年的打鼓经历也让他斩获了2014年、2023年沅陵传统龙舟赛“最佳鼓手”,当地群众亲切的称他为“鼓王”,他当之无愧。

端午庆佳节,龙舟竞渡忙,远远望去五强溪辰龙号花船上,年轻的小伙子越来越多,但是掌艄的老艄公却依旧屹立“龙尾”。随着新一代的船员陆续加入,船员之间的年龄差已经达到了40岁,最年轻的划手才18岁,而经验丰富的老艄公已到了花甲之年。据了解,五强溪辰龙号花船以老带新的习俗已传承多年,因为那一份热爱,河边的小伙子都踊跃加入,顶着烈日酷暑,刻苦训练,只为心中的那份坚守和热爱,为了传承那份家乡情。


终审:徐才奇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