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悠悠夏日长,何处寻清凉?骄阳似火的七月,宜寄情黑土地,回归田园。今夏,黑龙江旅游再次爆火,勃利县青山乡奋斗村也跟着红火起来。奋斗村“乡村风情园”,游客纷至沓来,信步旅拍基地,在紫藤廊下拍照打卡,在绿色田畴采摘有机蔬菜,在竹子餐厅品尝烤全羊等特色美食;围着篝火尽情舞蹈,登上乡村大舞台高歌一曲,体验东北民俗风情,远离城市喧嚣,流连忘返。
奋斗村共有农户331户,人口1141人。12年来,该村积极探索“农业+合作社+旅游”的模式,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现已成为集葡萄种植、甜糯玉米种植、加工、销售、有机蔬菜种植、音乐羊、玉米鹅养殖、采摘、观光、旅游、私家菜园订制、民宿体验、特色餐饮、学生科普研学、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音乐葡萄田园综合体,华丽转身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最美休闲乡村。
奋斗村的巨变绕不开一个人——现任村党支部书记田作林,也是田园音乐葡萄种植合作社理事长、乡村风情园的主人。田作林返乡创业12年,使交通不算便利、曾经贫瘠的奋斗村嬗变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省级生态村”,成为带动乡亲有事做、有钱赚的“能人”和名人,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村党总支被评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党组织”。
生态为基,黑土地上另辟蹊径
青年时期,田作林离开家乡学习烧烤技术,学成后在勃利县城开了家烧烤店,生意还算红火。2011年,他参加了一次朋友聚会,城郊农家院,葡萄架下,把酒临风,藤蔓低垂,笑语萦绕……那人那情那景,让田作林陶醉,萌生了建设一个集观光、采摘、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乡村风情园的想法。
2012年春天,田作林在乡领导和村委会的帮助下,通过土地流转,在村西出口建设了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的农庄。当年在15栋大棚里栽种了地理标志产品“黑甜甜”葡萄6340棵,葡萄架下套种柿子、菇娘、香瓜、蔬菜等作物;园区内还栽种各种果树,散养土鸡、野鸡等,吸引了市民前去观光和采摘。“黑甜甜”葡萄是勃利县知名特产,九月份即可上市,每公斤可卖50元钱。有了“黑甜甜”葡萄这个金字招牌的吸引,城里的人们乐得前去采摘和就餐,田作林当年就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2013年10月,尝到了甜头的田作林成立“勃利县田园音乐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探索“农业+旅游+合作社”发展模式,当年被县里评为“特色种养殖大户”。
2014年,乡村风情园和东北民宿开工建设,为奋斗村发展旅游打下基础,他被评为市劳动模范和科普带头人。
2015年,田作林首次尝试借助互联网平台推广奋斗村的旅游项目,奋斗村因此成为全县首个互联网应用示范村。
“乡村风情园”最初陈列各种农耕物件供人忆旧,体验坐花轿、抛绣球等复古婚礼风俗,后增加农家私厨,供游人体验做饭乐趣,极具东北“土”味的民宿和风俗,让游客找到家的感觉。2015年风情园接待游客约5万人次。2016年,新增棚室草莓采摘项目,6月1日开业当天接待游客1200人,逢周末更是火爆,2016年,累计接待游客10万人次。
滚雪团似的发展,奋斗村“乡村风情园”升级为“田园综合体”,占地面积达50000平方米。
2017年,是田作林宏图大展的一年。在拥有“黑甜甜”葡萄、无公害草莓、无花果的基础上,增加了“花园式蔬菜观光采摘区”。栽种了油豆角、黄金勾等豆角品种;红、黄、绿三色秋葵;大红、大黄柿子;茴香、紫苏、水萝卜和香瓜等70余种特色蔬菜。田作林在“花园式蔬菜观光采摘区”划出了私家菜园订制区域,每一份地租金500元,城里人可自己动手,也可全托管种植,菜园安装远程监控系统,方圆5公里网络全覆盖,也深受外地游客欢迎。
田作林去南方考察后,购进竹子建设水上餐厅,水中放养锦鲤,独具一格的农家菜馆秒变网红餐厅;引进甜糯玉米试种成功,品种有京科368、水果玉米等,采用生物干细胞肥料和9个时段错时移栽,为的是抢前和延后上市,鲜食玉米全部采用真空包装,投放市场后深受消费者青睐,每穗可卖到2至3元钱不等,1000亩地甜糯玉米收益颇丰,是种大田玉米的10倍以上,田作林找到鼓满钱袋子的“朝阳”产业,2017年他获得了“黑龙江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18年,合作社一鼓作气种植了1200亩甜糯玉米,以每棒2.5元的批发价销售,纯收入近200万元。
2019年,甜糯玉米种植面积增至2000亩,奋斗村跻身“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行列,田作林被授予“全国乡村旅游能人”荣誉称号。
百折不挠,执着托起“种养销、游购娱”全产业链
创业多年,田园音乐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事业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棚室草莓收益减少后,改建羊舍;水上浮桥和儿童乐园收效甚微,改建餐厅;花海没有实现预期效益后另作他用;2020年1月,合作社投入10余万元建成冰雪乐园,但是由于新冠疫情影响,还没有开园就关停。但这些“小插曲”都没能阻止田作林奋斗的脚步,他坚信在党的政策引领下,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合作社的明天会更好。
2020年,田作林一边组织村里党员和村民抗击疫情,一边捐款捐物,助力全县疫情卡口防控工作,同时慰问援助汉川医务人员家属。合作社生产也不能耽误,在他的精心管理下,合作社年收入达千万元以上,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省农民脱贫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走进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2021年,合作社从内蒙古引进优质绵羊,让羊睡“羊床”、听音乐快乐成长,并在七台河市及勃利县拓展了音乐羊烧烤饭店,也将村民带领到城里务工,一年四季都有收入。
2022年,合作社将玉米种植面积扩至4500亩,同时扩建鲜食玉米加工车间合作社,与哈尔滨大虎商贸有限公司签订了700万棒奋斗村鲜食玉米销售合同,“东北老勃”鲜食玉米成功入驻中国石油23000家昆仑好客便利店,勃利县奋斗村鲜食玉米成为一张向全国人民亮出的精美名片。音乐羊养殖增至3000只,养殖玉米鹅10000只、溜达鸡2500只。
自2012年开始,合作社每年都“大兴土木”搞建设,12年间累计投资2880万元,“乡村风情园”南拓北展东延西扩,“疆土”日新月异不断刷新记录。合作社发展到现在,已拥有民宿26间,餐饮面积5600平方米,鲜食玉米基地4500亩,加工车间11000平方米,仓储面积8000平方米,葡萄大棚15栋,钢构温室20栋,是集休闲采摘、餐饮娱乐、菜园定制等于一身的田园综合体,串起了种养销游购娱的全产业链,年收入可达1700万元。
田园为韵,深挖特色旅游“一盘棋”
奋斗村位于勃利县城东北7公里处,如何盘活这个交通不算便利的乡村,是田作林和村“两委”一直思考的问题。2023年,面对国内旅游业稳健回暖信号,奋斗村抓住机遇,升级旅游产业项目,在原有风情民宿、绿色农产品采摘、戏水池、特色农家菜烤全羊等“乡土元素”的基础上,分门别类,进行改建、扩建、新建,设置观光紫藤长廊30米、种植观赏花海30亩,建竹制餐饮区和演艺舞台各一处,共430平方米。创新策划新颖娱乐活动,包括水上游乐、篝火晚会,歌曲演艺、啤酒比赛等娱乐项目。有机串联美景、美食、休闲等元素,丰富游客体验,满足团队拓展、亲子游乐、好友聚会等各种需求。同时,紧跟时代潮流,充分考虑年轻人前卫的旅游观念,将旅游与观光打卡相结合,新建综合旅拍基地一处,作为“网红景点”的孵化中心,整个旅拍基地以种植高粱为基底,附各种绿色蔬菜产品,通过设计化种植和使用“多巴胺”式彩色造型摆放,使场景更加美观新颖。引进内蒙矮马,孔雀等观赏动物10余只,供游客参观。在旅拍基地,还建造“登高望远”景观台2座,摆放212怀旧吉普车2辆,绿色蔬菜长廊150米,建设拍照相框打卡点两处,全力营造出“网红景点”的口碑,通过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运用直播渠道、营销技巧,擅长话题设置和吸引流量,以“网红化”来吸引游客前来旅拍打卡。
“这次带着孩子来采摘葡萄,见到了不一样的种植方式,晚上有篝火晚会,感觉非常好,小朋友玩得也很开心。”游客宋先生说。
为弥补北方地区冬季缺少户外游玩项目的短板,合作社还开启冬季运营模式,在餐厅及民宿增设石墨烯采暖设备,游客可在温暖的屋子里品尝大鹅炖酸菜、小笨鸡炖蘑菇、“黑甜甜”葡萄冻品等农家美食。如今,这个曾经不起眼的小村庄,已成为四季不打烊的“网红村”。
2023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旅游产业收入430万元,带动45户脱贫户人均增收9500元。2024年春节期间,合作社就接待游客万余人。
情系黑土,助农致富回报乡亲
合作社羽翼丰满后,2017年田作林被推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他开始着手带领乡亲们致富。为全乡建档立卡户免费发放了1.5万棵龙丰果树苗木,并以每斤4.5元的价格回收龙丰果;他还帮助青山乡太升村建设了3栋葡萄大棚,助力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2万元;“扶贫车间”真正发挥作用,常年在合作社打工的农民有40余人,生产旺季时可达200余人,每年他们可增收6000元至30000元,平均增收7000至8000元。52岁的奋斗村村民曲春艳说:“在这里干活不耽误种地,收入十分可观,生活比以前可是好太多了!”
2021年田作林当选为奋斗村党组织书记,他用合作社为全村信誉担保贷款,帮助30户养殖户每户获得信用社10万元至50万元不等的无抵押担保贷款。奋斗村也因此成为全市第一个整村授信村、全省整村授信试点村,解决了养殖户的资金不足问题。为解决粪便污染,合作社免费回收养殖粪肥,用于改良鲜食玉米基地土壤。不仅如此,村民还有更多福利:合作社将鲜食玉米秸秆回收生产青储饲料,免费提供给村民发展养殖产业,同时解决了全村秸秆禁烧难题。
正如村委会大院文化墙上写的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句话——“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曾经的勃利县青山乡奋斗村人均收入6000多元,如今,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等多种形式,村里富了,村民们的腰包也鼓了,人均收入已达到19800多元……这一切都得益于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2024年初到现在,已经接待游客5.4万人。2024年7月份,经纬旅行社旅游大巴车连续3天带领鸡西市、七台河市游客到奋斗村观光游玩,最多一天340人,3天共计780人。“8月1日,我县当地龙头企业预定在奋斗村搞团建,500余人的接待任务,我们有能力服务好,让游人满意而归。”田作林信心满满地说。
记者手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24年春天,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田作林作为“十佳村”党支部书记上台分享带富经验。他感慨地说,作为一个返乡创业的农民,受到了全体村民的信赖,被推举成为奋斗村党支部书记。各级政府、党和国家给予我太多的荣誉,我感觉,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2024年8月,田作林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截至今年7月末,已经有10个南飞的年轻人回村创业,也有外地网红来此落户。奋斗村党支部要继续依托勃利县田园音乐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好绿色产业,把“田园综合体”打造成一个四季开放的欢乐牧场、欢乐农场,向成为全省电商第一村和全市生态旅游第一村的目标奋进。
作为一个家国情怀深厚的农民企业家,田作林的终极愿景不止于发展好一个合作社、带富一个奋斗村,而是将创富成果“复制”并“粘贴”给全县其他村屯,带领农民同奔富路,为乡村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