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五大行动步步为“营”25项任务“优”无止境
好的营商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更是吸引力。在2024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深化以控制成本为核心 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五大行动”工作方案》发布。
今年,湖北将继续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通过五大行动、25项具体任务助推全省营商环境建设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迈进,让企业和百姓更有获得感,让湖北成为投资创业的热土。
位于武汉市蔡甸经济开发区的东普雷(武汉)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智能自动化生产线。蔡甸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贸易融资、科研创新、拓展国际业务等扶持。 (张鸿、周雄 摄)
政策强基 推动营商环境更优更好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政策体系强基行动位列五大行动之首,彰显湖北以常态长效的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
对省、市、县三级现行有效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文件开展精细化梳理,分门别类汇编形成政策手册。
加快完成与《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要求不一致的法规修订废止工作,对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可复制可推广、同时经过合法性审查符合法律规定的改革创新举措,尽快上升为法律规定。
对被国家肯定以及2023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先试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并在全省推广。
推行为企业量身定制“一企一策”政策套餐,建好用好“多规合一”平台、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平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监管系统,加快部门业务流程再造,进一步完善湖北省中小微企业诉求响应系统。
创新政策解读方式,综合运用自媒体、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广泛宣传、深入解读,通过政策上门“小分队”等方式加强政策宣讲,让广大经营主体全面清晰掌握政策、享受政策红利。
强化督导检查,定期对政策落实、资金拨付、机制运转等情况进行检查评估,着力抓好突出问题整改,持续开展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加强评价结果运用。
诚信固本 开启信用湖北建设新阶段
2023年,湖北以诚信政府建设为重心,全面实施加强诚信政府建设专项行动。今年的信用湖北建设行动,将让诚信成为湖北营商环境建设的亮丽底色。
在加强企业诚信建设上“两手抓”,强化正面引导,鼓励企业加强内部信用管理,完善生产经营信用档案;同时,建立失信清单,将企业在生产、经营、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失信行为依法依规纳入联合惩戒范围,激励企业守信。
诚信有价,对政府与企业同样适用。四大举措将开启建设政府诚信新阶段——
健全政府履约工作机制。分层分级全面梳理市县政府“新官不理旧账”、拖欠企业账款等行为,逐市逐县形成整改责任清单,逐项逐条推进整改。
完善政企沟通协商机制。针对国家政策、市场环境变化导致政府未履约的,加强政企沟通协商,推动问题有效解决。进一步畅通政企交流,深化“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经营难题。
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能力,健全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内容。
建立与企业签约备案管理制度。以市(州)、县(市、区)政府名义进行的招商引资等重大签约,将政府履约情况纳入信用体系评价,逐步为全省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信用档案。
深化改革 打造可感知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好不好,经营主体感受最为真切。我省将通过实施市场化改革示范行动,让营商环境优化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工商业用户电价水平将更低。建立健全新能源参与电力中长期交易、现货交易和绿电交易价格机制,推动绿电与煤电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增强煤电议价能力,优化工商业分时电价机制,切实为工商业用户降本减负。
产业链供应链服务质量将更好。遴选实施20个以上产业链质量提升省级示范项目,编制产业链质量图谱;强化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拓展升级湖北公共信息平台集成服务功能,助力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
“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将更多。到2024年底将“一事联办”主题事项扩展到55个,三大都市圈“一圈通办”事项累计达到2700项以上。推动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高频事项应用全覆盖,扩大“免证明”领域。
准入标准化水平将更高。完善“负面清单+正面激励”市场准入模式。持续推进登记业务系统与行政审批系统的深度融合,扩大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全程网办”范围,外籍人员持护照可在线办理企业设立、变更登记。
金融信贷支持将更强。2024年底全省融资签约履约率不低于90%。支持金融机构开发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相关金融工具。将政策性担保产品引入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生命全周期,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覆盖面。
法治护航 显司法温度 扩大开放 拓外联广度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升级行动的实施将着力彰显我省执法司法温度。
今年,我省将持续规范收费主体收费行为,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前端化解、高效化解。及时有效化解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对涉经营主体信访件做到7日内程序性回复100%;积极推广网络立案审核,自当事人提出立案申请并补正材料后7个工作日审核完毕。畅通不立案投诉监督渠道,做到“有投诉、必督办、必回复”,确保有效投诉处理达到100%满意度;依法快速审理简单案件,提升简易程序、速裁程序、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及时、快捷、低成本、高效益地实现当事人诉权。
即将开展的国际化合作促进行动,为湖北构建内畅外联格局——
提升数字化通关质效。省内重点外贸企业跨境贸易业务100%在“单一窗口”办理。到2024年底,实现进出口申报货运量增长10%,通关时间保持在合理区间,全省进出口通关成本降低10%以上。
稳步实施自贸制度创新。2024年形成不少于30项实效性强、风险可控且有普适性的制度创新成果。
大力培育海关AEO企业(经认证的经营者,是海关最高信用等级)。力争到2024年底关区AEO企业数量达到170家,打造1家AEO样板企业。
创新跨境电商服务。全面推广应用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条码,推行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模式备案无纸化,探索跨境电商海外仓、保税仓、前置仓等“多仓联动”集运模式。
繁忙而有序的武汉东湖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该中心在全省率先推出“1+N”一站式注销服务等优化营商环境举措,提高了企业办事效率,降低了企业办事成本。(李溪 摄)
“心无旁骛将企业做大做强”
——与会企业代表热议优化营商环境“新政”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充分施展拳脚、专心谋发展的重要基础。
1月25日,2024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召开,吹响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冲锋号”。企业代表们感到欢欣鼓舞,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
民企更敢闯 外企更敢投
“抢抓机遇,聚焦主业,专注实业,心无旁骛将企业做大做强!”九州通医药集团董事长刘长云的决心来自营商环境优化的真切感受。去年,湖北惠企措施为这家全国最大民营医药流通企业大幅降低企业投资建设成本,使其在总部经济、供应链体系建设、工业技改、科技创新、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均有受益。尤其是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免申即享”政策,推动惠企政策精准落地、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民企敢闯的决心澎湃。湖北长江电气有限公司总裁金海表示,省委省政府在新年之际召开此次大会,体现了对企业的重视,提升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让企业备受鼓舞。他说,各职能部门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解决了民营企业高级职称评定问题,帮助企业优化人才队伍,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为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中资能源(湖北)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综合产业开发,董事长孙强表示,政府在减税退税、降低融资成本等方面给予企业很大支持,也让企业更有信心谋划与头部企业加强合作,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
外资企业深耕更有信心。麦当劳中国北区事务总监胡四开表示,湖北一直是麦当劳投入的重点市场,麦当劳在鄂已开设255家门店。一直以来,麦当劳在资金奖励、事务办理等方面都享受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未来,麦当劳将加大在湖北的投资力度,将餐厅下沉到更多市县,进一步扩大规模。康明斯电力(中国)有限公司财务经理刘丽萍说,湖北交通便利,人才济济,供应链体系完善,政府招商引资优惠力度大。“作为公司领导层,愿意向集团总部推荐更多新项目来武汉投资。”
国企助推营商环境再提升
湖北宏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鑫表示,作为省属国企,宏泰集团既是营商环境优化的受益者,也是推动者。2023年,该集团累计为全省各类市场主体提供融资支持1289亿元,同比增加648亿元;降低企业担保及转贷续贷费用26.55亿元,有效缓解了我省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及民间投资不足等问题。今年,该集团将继续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宗旨,充分发挥金融全业务链条优势,创新金融产品,拓宽服务领域,不断满足各类市场主体多样化金融需求。
“深感湖北对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视,以及为企业提供更好发展环境的坚定决心。”中南建筑设计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霆表示,近年来,湖北营商环境显著改善,企业在湖北的经营活动变得更加便利。中南建筑设计院正抢抓湖北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机遇,努力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与传统建筑行业的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无图数字建造试点项目。
湖北加速推进营商环境优化,让湖北移动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魏春辉对建设数字经济强省倍增信心。他表示,2024年,湖北移动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抓住人工智能“牛鼻子”,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服务数智化生产生活、支撑数智化治理,抢抓信息能量融合创新的时代机遇,奋力谱写数实融合“荆”彩篇章。
湖北联通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伟锋说,湖北联通已经在数字经济、城市治理等领域,携手政府推动实施一系列改革优化。下一步,将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数字化、数字新基建和生态构建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全面助力数字政府升级,主动融入数字经济建设,深度参与数字社会发展,特别是在“一网统管”“一网通办”等方面,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优势,坚持“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六地当选全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1月25日从2024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获悉,2023年全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依次为:武汉市、宜昌市、襄阳市、荆州市、黄石市、十堰市。
2023年,湖北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了我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为经营主体减负。在全国首创优化营商环境操作流程图,相继出台降成本“33条”等政策措施,全年为各类经营主体降成本超1300亿元。以诚信政府建设为重心,整治不担当、不作为。全面实施加强诚信政府建设专项行动,累计处置各类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1200多件,上报国务院的拖欠企业账款全部清偿完毕。
高效办成一件事,让企业群众少跑腿。在全省试点先行54大类122项改革,“一事联办”事项上线总数达128个、办件量达308万件,经营主体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在2023年度全国“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湖北首次跨入第一方阵,排名前十。其中,政务环境位列第1,市场环境和创新环境均位列第3,要素环境位列第6,法治环境位列第7。武汉市位列省会及副省级城市第5、最佳口碑省会及副省级城市前十。
智能审批少跑路网上“超市”找服务
“硬举措”托举“软实力”
营商环境是发展经济的“软实力”,需要“硬举措”来托底。优化营商环境,各市州、相关部门都有哪些好经验、好做法?
宜昌市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营商环境先行区数量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跻身“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全国地级市前十。
宜昌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宜昌力推“智简审批+无证明城市+精准监管”改革,持续减时限、减流程、减材料、减跑动,即来即办件率达82%,97%的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1021个事项掌上可办,290个高频事项“跨省通办”,134本高频证照实现“免提交”,50个事项实现智能审批,429个事项实行告知承诺简化审批,个人全生命周期10件民生关键事实现“一件事一次办”。
近年来,大冶市建立“网上中介超市”,服务全市2万余家企业,为400家招商引资项目降低成本近2亿元,平均每个项目节约140天,业主满意率98.5%。
大冶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冶针对中介机构散、乱、慢等顽瘴痼疾,进一步完善制度、系统重构;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对标全国先进,持续“三减一优”;以网上中介超市为小切口,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网上中介超市等8项改革经验被国家推广,商事纠纷“共享法庭”、养老机构共建民营等61项改革全省推介,大冶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事项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
厚植沃土,助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省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惠企政策宣讲,精心谋划第六届楚商大会、楚商片区会议,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建筑业民企“接活难”、“司法助力纾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民企发展需求等专项调研,解决民企所思、所想、所需。通过搭建省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服务平台“一网三端四系统”服务体系,平台注册企业数超150万,累计受理诉求14428件,办结率99.39%。投诉服务中心荣获“全国工商联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主要做法入选全国工商联系统十佳优秀实践案例。
省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全省税务系统认真落实《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部署,聚焦经营主体需求,奋力打造一流税收营商环境。全年累计精准推送各类惠企信息4109条,惠及纳税人4044.9万户次;全省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900亿元,2.5万余户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低税率优惠76.15亿元、享受研发加计扣除金额达383.22亿元,173户金融机构享受小微企业贷款利息免征增值税政策,12.77万户小微企业获得纳税信用贷款1606.8亿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