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爱上这座城
大江大河孕育的城市豪情,
走街串巷捕捉的人间烟火。
匆忙奔走于大千世界的我们,
是否会为一座城而停留?
“以城相见”,让我们来一一探索,
那一座座城的魅力与底色。
武汉,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城市,壮阔舒朗、奔腾不息。
长江与汉江在这里交汇,将这座城一分为三,也赋予了她吞吐山河的气魄。楚风汉韵,繁衍文明,孕育了这座城重义崇礼、“敢为天下先”的特质。从3500多年前的殷商盘龙城拉开武汉城市发展的序幕开始,直到今天,滔滔江水、悠悠文脉依然激励着她奋力向前,不断涌动出创新创造的无限活力。
武汉盘龙城遗址
武汉晴川阁
长江与黄鹤楼
这就是武汉,永远奔涌着,她生动鲜活,也快意潇洒,如果你花时间在这里,一定会爱上这座城。
得“中”独厚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人称“九省通衢”,一句“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点出了武汉的枢纽地位。
从地图上看,武汉地处华夏之“中”、通江达海,具有地缘优势。古书记载,从武汉循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可至豫陕,经洞庭湖可达湘桂。长江与汉江交汇组成的水路航道,自古以来织就了这座城市的蓬勃与热闹,使得武汉雄踞长江之腰,联通江南多省,货通天下,奠定了武汉航运长达千年的繁华。
两江赋予了武汉强大的水路运输能力,铁路、公路和空路的加持,则奠定了武汉全国交通心脏的地位。
武汉二七长江大桥
武汉两江四岸
1906年,连接北京和武汉的京汉铁路通车,再之后连接武汉和广州的粤汉铁路也修建完成,中国铁路史上第一支南北向的重要交通动脉就此贯穿,武汉,成为其中的连接点。如今,以武汉为枢纽的铁路路线辐射全国12个方向,从武汉乘坐高铁,4个小时可达全国80%的重要城市。
列车从黄鹤楼脚下驶过
高速公路交通网也在加快织密武汉的对外联通网络。当前正在谋划推进的以武汉为中心、辐射武汉城市圈的“七环三十射”高快速路网络建成后,将实现武汉至周边城市的直联直通直达。
作为连接我国主要航路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重要之路,武汉航班密集,数量众多。以客运为主的武汉天河机场,目前已累计开通国内外航线201条,其中国际及地区直飞航线15条。2023年,天河机场客运枢纽创造了起降航班架次、国际旅客吞吐量、中转旅客吞吐量三个中部第一。
如今的武汉,不断发挥得“中”独厚的先天优势,打造新时代内陆开放新高地。按照《武汉市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5年内,武汉将围绕武汉天河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吴家山铁路基地和阳逻国际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4大枢纽。每天,庞大的客流、物流在四大枢纽汇聚,又依托着空路、水路、铁路、公路,奔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人才荟萃
过去千百年间,武汉不仅迎来送往四方货物,军士商贾、贤人逸士、平民百姓也在此交汇。各路文化集聚融汇,天长日久,留下了诗情与梦火。
春秋时期的孔子来楚国推广其主张,途经武汉时遣弟子向当地人“问津”(询问渡口码头的位置),“指点迷津”便由此而来。
之后,俞伯牙顺着汉水而下,与钟子期在蔡甸相遇,他们一人寄心志于弹奏,一人闻琴音而会心,一曲《高山流水》,演绎出一段千古流传的知音佳话。后人为纪念二人,在武汉龟山脚下建起了一处雅致的“古琴台”,“知音文化”也在上千年的浸润下传承至今。
武汉古琴台
长江边上的黄鹤楼,也在千年岁月的静立中,迎接过文学史上那些响亮的名字。唐代诗人崔颢登高望远,留下“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绝句;“诗仙”李白经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佳作;还有王维、杜牧、白居易、刘禹锡、陆游……他们追慕黄鹤楼而来,也在不朽的诗篇长卷中,沉淀了文化之美。
武汉黄鹤楼
今天的武汉,依然是万千英才逐梦的舞台。这里汇集了92所高校,101家科研院所,超百万在校大学生。武汉全市常住人口中,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有33867人,在千万级城市中位列第三。
培养人才,更要留住人才。2017年,武汉启动“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至今,已有200多万名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全市高素质人口加速流入。
活力之城
激荡百年江湖,浪漫荆楚千秋。在中国历史的风云激荡中,武汉一直都高调“在场”。
从“楚中第一繁盛处”的商贸重镇,到洋务运动中的“汉阳造”;从新中国成立后创下多项第一的“武字头”国企,到改革开放时期开风气之先的小商品市场;从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到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不服输”和“敢为天下先”的基因流淌在武汉人的血液中,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武汉江汉关
武汉的市井江湖,是热辣澎湃的。武汉人活力的一天,从争分夺秒的“过早”开始。热干面、三鲜豆皮、糯米包油条、米酒、面窝、糯米鸡……多达上百种丰富诱人的早餐,足以让人吃一个月不重样。
在武汉街头,随处可见赶时间的上班族们端着餐盒边走边吃,或者边骑车边吃,即便在店里就餐,也相当随性,拿张凳子就可以当餐桌,充满了风风火火、热热闹闹的烟火气。
武汉的风景,有大江大湖的蓬勃向上。165条河流奔腾不息,166个湖泊星罗棋布,一座美丽宜居的国际湿地城市,在荆楚大地上熠熠生辉。
武汉东湖日出时分
在这里,绿水青山绕江城。“水中大熊猫”青头潜鸭,把武汉当作“中国最南繁殖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连续9年在武汉天兴洲越冬。过去3年间,武汉市新增了42个鸟类新记录,其中包括白肩雕、金雕、白头硬尾鸭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截至2024年1月底,武汉市的鸟类物种达462种。
武汉木兰湖旅游度假区
武汉花博汇景区
在这里,人人被山水美景所感染,对生活乐此不疲。每年夏天,长江上总有劈波斩浪的横渡者;武大凌波门外戏水的人们,呼朋唤友玩水去;夕阳里的渡轮,总有人在等待长江两岸璀璨灯光……
武汉的发展,有“知重负重”的英雄特质,创新充满活力,经济发展活力奔腾。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被誉为“中国光谷”,是武汉高科技产业的代名词。在这里,光电子产业成为了湖北首个千亿级高新技术大产业,不仅布局中国市场,还成功开拓了国际市场。光纤光缆的生产量达到了全球第一,占据国内市场的66%,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也超过了25%。
武汉未来科技城
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向成“群”崛起迈进,若干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增强发展后劲,武汉光通信设备及光电子器件制造、汽车零部件、网络安全三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生态城景观
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东风岚图汽车工厂内,工人正在装配新能源汽车
这就是武汉,江河在此纵横,湖港在此交织,构筑了这座城市迷人的底色,随大江奔涌,百舸争流竞千帆。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