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金融创新服务新模式服务钦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钦州市深入推动金融创新试点,打造特色供应链金融模式,不断探索金融服务新模式,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金融创新试点政策全部落地并实现复制推广,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多举措推动金融创新试点落地,探索QFLP政策应用新场景
出台《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促进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发展暂行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实现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入钦零门槛。建成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金融创新试点业务管理系统,实现对创新试点业务信息化统计、监测分析和123家“白名单”企业的动态监管;发挥中马“两国双园”联合合作理事会联络机制作用,加大金融创新政策境外宣传力度,推动辖区2家银行与马来西亚银行建立代理行关系。截至2023年7月末,钦州已成立10家外商投资股权投资有限合伙企业,数量排全区第一,注册资金突破8亿美元;成功落地广西首笔“QFLP+跨境人民币”业务,金融创新试点政策应用场景不断丰富;金融创新试点钦州辖区业务量130.83亿元,占比超过全区一半。
积极探索前沿融资通道,打造特色供应链金融模式
打造进口锰矿—锰硅合金等新能源材料的全链条交易模式,在各个环节嵌入供应链金融增值服务,围绕硅锰合金现货和期货交易联动,创新推动“基差点价+场外期权”业务模式,创新性完成首单进口锰矿跨境摘牌交易、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精心组织,经多次拜访沟通,争取郑州商品交易所支持,推动我国南方地区第一家锰硅期货交割库落户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大力推广“链捷贷”“E信通”“e点通”“微链贷”“快易贴”等供应链金融产品,助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2023年上半年供应链业务融资发生额达112.3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8%,惠及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达553家次。
探索钦沪合作金融服务新模式,打造跨区域金融交流合作平台
打造钦沪两地金融产业合作发展新模式,2023年7月成功邀请上海金融业联合会莅钦考察调研,并签署《钦州市与上海金融业联合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探索构建地方金融服务体系、打造金融人才交流平台、开展跨区域金融业务合作及设立钦州金融改革创新实践基地等方面达成合作协议。此次合作将进一步加强上海金融机构与钦州临港产业及物流航运企业的对接交流,服务绿色石化、新能源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为引领的临港产业。
下一步,钦州市继续完善金融体系建设,整合各类优惠政策,探索更多“政金企”良性互动机制,打造专业化、产业化、多元化一体的园区自主投资基金管理平台,创新以产业为导向的园区开放模式,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