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青秀区财政局全面深化投资评审改革
今年以来,南宁市青秀区财政局坚持落实“放管服”改革精神,以制度创新为导向、以提高服务质量为要务,采取多项新举措,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助推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开创新局面。今年上半年,共评审政府投资项目375个,评审项目资金24.08亿元,节约资金2.13亿元。
一、关口前移,确保评审把控“源头化”。将概算评审责任单位由城区发展改革局调整为城区财政局,把预算评审标准融入到概算评审环节中,对政府投资项目提前介入分析测算,进一步强化资金源头把控,有效解决项目概算细化程度不足、后续预算控制难等问题,充分发挥概算评审在项目运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收集南宁市和城区项目建设相关资料,明确了项目建设造价指标,通过造价指标控制成本,严格审核,杜绝超标准建设情况发生,尤其是装饰装修工程,有效避免了“高估冒算”、“三超一改”等现象的发生,节约了财政资金。
二、提质提效,实现评审“全覆盖”。着力两个“全覆盖”扩大评审范围。一是对全城区所有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项目实行评审全覆盖,列入财政投资评审的项目不仅包括土建、市政、公路、水利、农田、电力、信息化等基础建设项目,还包括设备采购项目、社会服务类项目等;二是对财政投资项目预算、结算实行评审全覆盖,改变了过去只审预算、不审结算的模式,使工程结算更合理,坚决将厉行节约过紧日子要求落到实处。
三、突出重点,实现跟踪评审“灵活化”。在做好建设项目全覆盖评审的同时,着重对大项目开展全方位评审,为管好用好财政资金提供科学、精确依据。针对个别大型土方项目,采取过程评审的方法,在工程实施过程就介入工程评审,现场核实隐蔽工程、土方弃置等较多争议的地方,避免了竣工后才结算评审而无法现场勘察的诸多问题。
四、深入现场,评审工程造价“合理化”。合理组织现场勘察,重点核实造价占比高、隐蔽工程、非常规做法的工程部位,尤其是由于工期紧、任务重,极有可能出现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豆腐渣”工程,安排评审人员现场核实,全方位核对图纸及各项资料,从中找到无法闭环的漏洞,合理进行造价评审。
五、主动作为,推动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工作。通过框架协议采购了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决算服务,并向各单位发出通知要求报送工程竣工财务决算评审,截至2024年6月,已开展近800个工程竣工财务决算项目评审,效果良好。
六、增强力量,提升评审人员水平。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实现评审职能的探索式延伸,由以前完全依靠自身力量评审项目,到充分利用中介机构审核项目,评审中心侧重监管和把关,不断增强评审人员水平,使之更加科学化。组织开展评审业务“大练兵”活动,通过自审、复审工程项目并进行定期业务学习,总结自身及他人存在的业务问题,着力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积极推进评审工作高质量发展。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