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区:三举措助推边境地区加快发展
防城港市防城区与越南山水相连。近年来,该区紧扣“边”的资源要素,充分利用“边”的优势,推进边境地区不断发展进步,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强基固本,开拓边境贸易新高地,打造开发开放发展新平台,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活用政策,开创一条边境民族振兴特色的“兴边富民”之道,助推乡村振兴进程。
夯实底子强根基,稳边固边
完善边境地区公路交通网。不断强化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抓紧织密境内公路交通网,完善中越交通路网。上思至防城峒中高速公路、G219、大菉那德至十万山公路改扩建工程等正在加紧推进,上思至防城港高速公路、防东铁路已于2023年10月、12月顺利开通并投入使用;G219东兴至防城峒中段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南宁至防城峒中高速公路预计2025年建成通车。
部署数字乡村基础“高速网”。加快数字信息应用于乡村建设,加快千兆光网、5G网络等新型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部署。截至目前,防城区共建成在运行的通信基站1189座,其中4G基站1072座(那良镇、峒中镇边境0至3公里范围建成覆盖4G网络基站151座),实现全区所有行政村、自然村网络全覆盖;建成5G基站431座,实现主城区、高校、景区等重点区域5G网络覆盖。2023年防城区承建电普项目共36个,目前已全部完成建设并开通,其中4G站点34个、5G站点2个,均为边疆项目。持续拓展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提升网络质量。
做强产业促增收,兴边富边
发展“向海”经济产业,养成“好大一条鱼”。统筹各级财政衔接资金3.1亿元及整合社会资金111.4亿元推进“向海”经济产业发展,支持、鼓励和引导发展以“一条鱼”为主的海洋养殖,大力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及渔业一体化、大型抗风浪网箱养殖。目前全区养殖用海面积达4.65万亩,2023年全区海养产业收入为22.9亿元。发放专项扶持资金1100多万元。
发展“向山”经济产业,扶壮“品牌两棵树”。以“防城肉桂”“防城八角”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防城区香料产业示范区获评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四星级示范区为契机,加快打造全区香料产业园建设,全区现有肉桂、八角等香料种植面积120多万亩,香料种植户2万多户,促进5万多群众增收。2023年全区香料产业产值约为7.6亿元。
发展“向边”经济产业,组建“优质四个群”。依托峒中、里火、滩散组团资源和区位优势,构建以进出口加工、现代物流、国际商贸为主导,以特色旅游为支持的“3+1”产业集群。目前,四个“群”效应日渐凸显,“群”优势逐渐强大。现参与边民互市贸易的边民人数为10423人,进驻口岸、互市点商品收购的企业360多家,落户峒中、里火、滩散互市点周边的互市商品落地加工项目共19个。
活用政策添凝聚,抚边安边
落实边境口岸待遇政策,提高边民获得感。峒中公路口岸(含里火通道)功能齐全,口岸规模大,智能化程度高,是全国第一个以一站式(一卡一道一杆)通过国家验收的口岸。作为自治区级防城边境经济合作区的核心组成部分,享有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跨境劳务合作等各种口岸政策。得益于国家的优惠政策,边民贸易得到更多的实惠与利益,增强了边民的获得感与自豪感。
深化民族“同心”文化政策,提高边民归属感。利用墙报板报、“金色防城”微信公众号、“金花防城”APP等形式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知识;持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及民族特色的主题文艺创作和系列展示展演展播活动,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增强“五个认同”,营造“民族团结心向党 边疆和谐奔小康”的浓厚氛围,促进各民族融洽相处、团结一心,社会和谐稳定。
强化兜底收入保障政策,提高边民幸福感,确保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养尽养”。2023年共为1.5万人的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5550万余元。另外,发放临时救助、孤儿补助、孤儿助学金、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贴、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共1361万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