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井瑶族乡:书写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新篇章
2024年,是洞井瑶族乡成立40周年的特殊时刻,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洞井瑶族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和对桂林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灌阳篇章贡献洞井力量。
聚焦农业农村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洞井瑶族乡始终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力推进乡村振兴,以“一带两区”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一安全”成果;通过加强财政衔接资金和村集体经济管理,优化产业奖补政策,抓好消费帮扶、就业帮扶、异地搬迁后续扶持等工作,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壮大传统优势产业。洞井瑶族乡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在桂平岩村完成“退林还粮”“退果还粮”200亩,新增双季稻种植面积500亩以上;立足“南橙”核心产区定位,按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思路,打造了脐橙种植基地亮点。此外,洞井瑶族乡引导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大户、普通农户发展林下肉鸡养殖、中药材种植等,鼓励发展林下经济,新增灵芝、草珊瑚、黄花倒水莲等中药材种植面积800亩以上,实现林下养殖“土鸡”出栏20万羽以上。
拓展延伸产业链条。洞井瑶族乡加快推动广东大信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种养循环项目的落地,力争在乡庆前完成黑山羊养殖基地建设并投产;推进土地流转工作,推广“水稻+玉米+油菜”轮作发展模式;以洞井村洞井屯民族特色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试点项目建设为契机,打造了现代设施农业示范点1个;推进保良村、野猪殿村、小河江村红薯粉、灵芝、草珊瑚等特色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在全县范围内打造了1至2个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不断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资金支持、科技服务、农业设施等保障,定期邀请科技特派员“下乡”,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洞井瑶族乡加快构建由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创新乡村治理载体和形式;以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为抓手,不断提升村庄整体风貌和农民生活品质,完成了椅山村市级清廉乡村创建、洞井村自治区级清廉乡村创建;打造洞井村古民居移风易俗示范点,着力培育文明乡风,确保乡村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发展。
聚焦文旅发展 全面构建三产新业态
展现民俗文化品牌魅力。洞井瑶族乡依托全国首批40个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项目,对洞井屯、桂平岩屯、杨家坪屯传统村落进行保护修缮及宜居性改造,提升古建筑的内外环境,使其既保留传统风貌又具备现代功能;通过编排民族特色竹竿舞,进一步丰富了牌灯舞这一文化品牌并申报入选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历代先贤廉洁元素,围绕“廉政碑”故事,打造桂平岩村特色“爱莲故事”廉洁文化品牌及洞井村“瑶乡清韵”廉政碑文化示范点。
深挖特色旅游资源潜力。洞井瑶族乡推动洞井村、桂平岩村、太和村等传统村落资源由“静态保护”向“活态利用”转变,积极引进标准化、规范化企业,创新合作经营模式,加强管理服务,打造特色民俗旅游度假区;加快建设洞井古民居油茶屋,让更多游客喝到油茶、香菌茶,感受洞井饮食文化魅力;一体化推进野猪殿村、大竹源村、小河江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加大太子山旅游度假区原始森林开发利用力度,将良好的生态优势转化为旅游竞争优势,培育打造森林康养综合体,推动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