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县:破题出新促蝶变,人居环境展新颜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推动木兰溪治理25周年,仙游县始终牢记嘱托,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绘就木兰溪畔靓丽乡村底色,2023年荣获全国乡村建设评价样本县。
一、下好系统谋划“先手棋”,解决“怎样干、谁来干”问题。
坚持“乡村有需求、高校来答题”、“把规划还给乡村、把设计交给农民”,借力省内10所高校资源,与11个乡镇5年结对共建,与群众一道用脚步丈量、挖掘乡村特色,编制可落地的产业规划、接地气的村庄规划,已完成105个;
系统实施“五水共治”和“四治”工程,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向优向好;
(图:张力)
把人居环境整治列入创新实施的乡镇擂台赛、县处级干部“十大单项比武”内容,推行处级干部带头的县、镇、警干部每月定时住镇、住村制度,推动乡村治理见实见新见效。
二、打好乡村整治“组合拳”,解决“政府干、群众看”问题。
依托“全市一张图”,以“五化”为抓手,处级干部带头定期徒步巡河、查污、治乱,激活村规民约、开设积分超市,形成干群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农村垃圾治理覆盖率达100%;
实施“村居主体、群众参与”的治污新模式,发动农民参与设计、村民义务监理,治理成本节省29%,4个国省考断面和县自设的273个村级交界断面水质均稳定达标;
(图:张力)
引进省农林大学廖红教授团队科技赋能全县果、茶园土壤治理,已完成6500亩,柚农人均增收7500元,实现环境治理与经济效益双提高。
三、用好融合发展“连环招”,解决“靠什么、带什么”问题。
坚持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整治一体推进,创新实施“四名三增一创”工程,推动“人口增长、村财增加、农民增收”;
以打造“艺雕之乡”“药膳之乡”“文旦柚之乡”“贡品之乡”等“一镇一业一特色”及金溪茶叶、金沙薏米、钟山大米、游洋甜柿等“一村一品一主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实施文旅发展五年行动,以游客思维打造一批“有一种旅游叫仙游”的旅游新场景,倒逼人居环境提升;
以度尾镇为试点,通过跨村联建,探索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区,已募集共富基金1080万元,联合省大数据集团等在4个乡镇共同探索开发运营“农民数字资产”模式。
2023年农民人均收入增长6.8%,电商销售额比增60%,获评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实现“美丽乡村”与“美丽经济”互融互促。
四、夯实机制保障“硬支撑”,解决“常态抓、长效抓”问题。
创新实施“五回一新”政策、“五个一点”投资模式,已引回资金0.63亿元,实施环境整治项目41个;
成立以村居为股东的镇级乡村振兴投资公司,探索实施乡村CEO培育三年行动,提升乡村运营能力;
推行党员“初心使命”百分制指数管理,夯实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带头作用;
创新与浙江瑞安党校的“校校共建”模式,已选派6批次县、镇、村干部“外挂”学习“千万工程”精髓,以高水平党建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常态长效、乡村振兴提质蝶变。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