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各地金融>安徽>政府信息公开>详细内容

宣城市着力把生态好水变成“水美经济”

来源:中宣在线 作者:顾维林 周明助 发布时间:2024/07/12 点击数: 【字体:

今年以来,宣城市围绕“两山”理念,把“护水、治水、兴水”摆在突出位置,保护水生态、做活水经济,打造水景观,把生态好水变成“水美经济”。

紧盯水质,保护水生态。紧盯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强化区域水环境质量保护,持续推进南漪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无量溪河、梅溧河、徽水河等重点流域治理,完善园区污水管网建设,实现污水应收尽收。紧盯饮用水安全,实施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完成68个农村“千吨万人”、乡镇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紧盯严控排污总量和污染项目审批,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严重污染水环境的小型造纸、制革、印染等“十小”企业,完成排查和整治“散乱污”企业233家,严守了流域水质安全底线。全市16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标率实现“双百”,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13个在用的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水环境质量指数排名全省前列。

以水兴业,发展水经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高质量保护的前提下,靠着优质的水源做足“水文章”,发展“水美经济”。目前,全市涌现出一批经济实力强劲的水经济产业规上企业,并且水权交易正式落地,实现了以水质为核心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如绩溪县仁里村利用省级美丽幸福河——登源河的优势资源,引进经营“桃花坝露营地及水上游乐”等项目,以水生财。宣州区水阳镇利用良好水生态,开启淡水虾蟹产业三产融合的发展新模式,发展河蟹、鱼虾优质养殖水面5万亩,年总产值达7亿元,被授予“中国幼蟹第一镇”的金牌美誉。

创建幸福河湖,打造水景观。借助绿水青山的良好生态,重点打造美丽河湖风景线。一方面,全面开展河湖生态治理,先后完成青弋江治理工程(文昌段)、城东联圩城区段水阳江综合治理等4条主要支流治理建设任务,以及青弋江(泾县段)40公里小流域治理及40家在册矿山、12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组织实施了双桥河、周寒河、沙河、北山河等21条中小河流治理建设项目,治理河道总长100.7公里。持续推进港口湾水库灌区(宣州段)工程、水阳江中游防洪治理工程、水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14个重点项目建设。另一方面,结合生态水利项目建设,巧妙利用山水风光的优美形态及小溪河流的自然禀赋,以“一河一策、一河一品”开展美丽河湖创建,还原河道生态之美,挖掘河道文化内涵。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幸福河湖19条,建成市级幸福河湖示范点61处,青弋江(宣城泾县段)入选“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终审:许玉娜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