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现状分析 ——以安徽省安庆市为例
2023年1月15日,原银保监会印发《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提出风险减量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稳定,目的是减少风险隐患、降低重大风险损害。安庆金融监管分局积极指导辖内财产险公司,以重点领域、重点企业为突破口,深化风险减量服务,自开展风险减量服务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对于提高社会抗风险能力、降低社会风险成本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社会公众对财险业风险减量服务的需求和期盼还存在一定差距。现对风险减量服务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开展调研。
风险减量基本情况
从服务内容来看,呈现形式多样化特征,宣教服务占比较高。据统计,2023年,安庆辖内财产险公司累计开展风险减量服务2179场次。其中,教育培训宣传共计1025次,占比47.04%;风险评估676次,占比31.02%;隐患排查389次,占比17.85%;监测预警77次,占比3.53%;应急演练12次,占比0.55%。太保产险安庆中心支公司安排专业的风险查勘工程师对客户的业务和风险状况进行评估,帮助客户发现和识别潜在的风险点,建立风险防范措施,与客户签订《风险预防服务备忘录》,出具风险查勘报告。国寿财险安庆市中心支公司联合交警队走进校园开展“星光守护”活动,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在低洼地带摆放风险提示牌。平安产险安庆中心支公司走进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宣讲和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活动。
从业务体系建设来看,均参照上级公司相关规定,以自身服务团队为主。调研显示,安庆辖内各财产险公司均参照执行上级公司风险减量服务相关规定,市分公司层面暂未形成自身稳定的工作体系。目前,风险减量服务的来源有两种渠道,一是财产险公司结合自身人力资源情况,设立专职服务岗位,或组建服务团队。如,人保财险安庆市分公司选拔出12名专业能力较强的人员组建团队,引入系统性培训,建立风险管家工作考评指标。二是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安庆市19家财产险公司中有17家公司组建了风险减量团队,8家公司与第三方服务机构合作开展风险减量服务。
从科技创新来看,功能发挥集中于测量查勘。财产险公司利用相关系统平台和科技设备,如,红外热像仪及无人机等设备,对保险标的进行精准查勘,提升服务质效。人保财险安庆市分公司运用“企安风控平台”,完成风险评估报告,建立风险隐患档案。平安产险安庆中心支公司运用企业宝APP“安全生产专区”,匹配安责险危化行业线上化安评服务模块,为客户提供分行业风控服务指引,内容包括风险短视频、企业风险自测、全方位防损建议、行业培训课件等。中华联合财险安庆中心支公司运用第三方气象系统实现气象预警和理赔的闭环,投入5G互联网监测设备支持蓝莓种植企业进行每日风险评估。
从服务的组织保障来看,搭建监管部门、主管部门、财产险公司三方联动平台。一方面,以安责险为突破口,以高危行业领域为重点,安庆金融监管分局联合安庆市高新区开展“保险业风险减量服务暨助力重大隐患排查行动进园区”活动,引导财产险公司与企业签订《风险减量服务协议》;另一方面,鼓励财产险公司将投保企业的风险隐患情况,以风险评估报告及走访、座谈等形式反馈至行业主管部门,实现信息共享。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服务覆盖面不足。从广度来看,财产险公司提供的风险减量服务主要集中在车险、企财险、工程险、安责险领域,缺少对于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新型保险的风险减量服务。从深度来看,当前风险减量服务仅限于围绕企业风险隐患提供较为简单的提醒式服务,未能嵌入企业管理、生产流程、行业上下游产业之中。
专业人才和专业机构匮乏。由于投保企业涉及行业领域广,每个行业的风险点不同且具有一定专业性,对风险减量服务专业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目前财产险公司风险减量服务人才擅长专业领域不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符合要求的专业监测机构、评估机构、培训机构等第三方机构也较少,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型风险缺乏专业技能水平,风险减量服务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资源配备与服务需求不匹配。风险减量服务需要借助相关科技设备等。据调研,目前财产险公司科技设备运用较多的为红外热像仪及无人机。针对高危行业领域,如化工、烟花爆竹、矿山等,缺少专业检测设备,导致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等事故预防技术服务难以达到标准。
服务配合度不高。财产险公司为企业提供高效的风险减量服务,一定程度上与企业的支持和配合正相关。部分企业出于自身经营管理信息保密等原因,对于风险减量服务深入企业管理和生产流程的配合度不高。部分企业对于风险减量服务发现的问题隐患整改不重视、不及时,弱化了风险减量服务的防灾减灾作用。
联动机制的良好氛围尚未形成。投保企业涉及不同的行业领域,归属不同的行业主管部门。调研发现,现阶段财产险公司委托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未明确标准,如不同领域、不同规模的企业及第三方服务机构应当具备哪些资质、配备哪些设备等未作出明细划分,导致财产险公司委托的部分第三方服务机构并未得到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认可。同时,不少企业对于财产险公司将风险减量服务中发现的风险隐患反馈至行业主管部门存在一定的抗拒情绪。
相关建议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一是出台相关细则,进一步明确各类险种风险减量服务的标准,包括服务形式、服务内容、服务频次等;明确费用管理要求、风险减量服务的费用提取比例、列支科目等;严密第三方服务机构管理,建立服务机构准入机制,细化服务机构的合作要求。二是财产险公司自上而下建立健全风险减量服务内控制度,细化各项操作流程,建立监督考核机制,着力提高风险减量服务的规范化水平。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财产险公司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公司自身业务发展方向,合理配备各领域专业人才,组建“货真价实”的风险减量服务团队。同时,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强化相关政策法规、内部规章制度、专业技能、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升风险减量服务的专业水准和工作质效。
强化科技赋能。推动财产险公司探索将科技运用到风险减量服务全流程中,通过科技手段打破传统的服务形式,逐步提高防灾减灾救灾科技化水平。设置风险点预警指标,做到提前预判,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多部门之间相关安全信息共享,使风险减量服务更加精准、更具成效。
加强沟通协作。一是应急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落实监管责任,督促投保企业配合财产险公司开展风险减量服务,落实隐患整改,将风险减量服务的配合度以及隐患排查情况纳入对企业的考核内容。二是建议应急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各行业基础风险点、重点企业风险状况、第三方专业机构名录等信息共享,为财产险公司更加专业化的风险减量服务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