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领,打造智慧农场
“水稻插秧后一般会出现缓苗情况,需要对秧苗追肥,促进秧苗根系生长,加速返青。”近日,记者来到智慧农业快速发展的宿松县九成畈农场看到,一台台植保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操控下均匀地喷施肥料。
“与传统人工施肥相比,无人机施肥具有更均匀、安全、高效、便利等优势,能够有效节省人力物力。同时,搭载了GPS导航的无人机可以精准规划,能够减少人工漏喷重喷的情况,提高施肥质量。”农技员甘剑峰说。
位于长江之畔、华阳河湖群之滨的九成畈农场是优质粮油生产供应基地,拥有高标准农田5万余亩。依靠长江故道之沃土、湿地保护区之水源、国营农场之体制的资源禀赋,打造了集种子研发生产、农业技术服务、稻麦种植和大米产销于一体的粮食生产全产业链,同时大力发展服装、箱包、鞋业加工等现代制造业,是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23年,九成畈农场集团营收3.8亿元,粮食总产4.3万吨,产销大米2.5万吨。
这里曾是长江故道、荒滩沼泽,如今变成一碧万顷的良田。这离不开几代人的辛勤耕耘、接续奋斗,更少不了与时俱进、科技引领。5万亩农田,却只有80多人进行管理,九成畈农场是如何做到的?
据九成畈农场集团总经理倪泉介绍,农场依托已经建成的5G基站,探索运用5G网络对农业项目区开展智能灌溉、植保监测和气象监测等全程立体智能测控,实现了病虫草害自动预警预报、智能化全种植周期管理等应用场景。
“什么时间种植、追肥、打药,通过标准化种植管理平台都可以直接向管理人员发送指令,大幅降低了管理难度和种植成本。”倪泉说,农场还建立了无人机作业监管平台和标准化种植管理平台,推动农业生产可视化、数据信息化、作业标准化、管理精细化和决策智能化成为现实,满足农业管理需求,农业科技含量大幅提升。
九成畈农场是全国最大的“太湖糯”种植基地,为江浙的粽子、黄酒生产企业提供订单生产,每年生产的2万吨优质太湖糯稻供不应求。
九成畈农场集团董事长徐佩旺表示,作为国家功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常务理事单位,九成畈农场集团积极和科研院校合作,采用农业新技术,引进培育水稻新品种,生产优质安全的富硒米、虾稻米、有机米等功能性大米产品,粮食品质和产量都实现了质的飞跃。“九成畈”牌系列大米通过国家级绿色食品认证,多次荣获国际粮油产品交易会金奖,被誉为来自“长江故道的馈赠”。
此外,九成畈农场集团还建有优良的大米加工设备,最新建成投产的智能化大米加工设备国内领先,可以同时满足精米、糙米和红米的加工生产,日加工能力达240吨。同时配套建有3万吨容量水稻存储恒温库,可以实现四季鲜米加工,大米产品畅销沪苏浙等地区。
■ 本报记者 汤 超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