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马湖乡:做好“花香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进入初夏,非洲菊花开正盛。在肥东县马湖乡创业村花卉扶贫产业园,姹紫嫣红的非洲菊,竞相怒放,煞是好看。记者从产业园了解到,随着鲜花进入旺盛期,日产鲜花量与日俱增,每年为村集体增加22.4万元的收入。
花卉扶贫产业园美不胜收
6月20日,记者来到马湖乡创业村花卉扶贫产业园看到,红色的、黄色的非洲菊竞相怒放,一片花海,美不胜收。
“在产业园干活,每月固定工资有2400元。”常年在花卉产业园里干活的脱贫户杨寿梅正在采摘非洲菊,她笑着告诉记者,“一年干下来,也有将近3万元的工资。”杨寿梅的爱人忙完自家的农活,每年可以到产业园干三四个月,也能挣八九千元。
合肥海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徐海东把农户刚采摘捆扎好的非洲菊放进后备厢,经过快速物流,这些花两天时间就可以摆放在北上广城市的花架里。
徐海东告诉记者,非洲菊1把18枝批发价在5元,零售价格在12元到18元之间,省内销往合肥、滁州、马鞍山、池州、宣城,省外销往南京、扬州、泰州。
今年产业园种植的向日葵也销售很好,向日葵的批发价达到4元/枝,零售价更是高达10元/枝,特别是今年中高考期间,销售非常火爆。
结合乡村振兴,做好花香产业
可能你无法想象,几年前,创业村花卉扶贫产业园只是一个净面积68.4亩、跨度8米的钢架大棚,从事蔬菜生产。
由于地处偏僻,加之土壤不适宜发展蔬菜生产,马湖乡政府和创业村引进合肥杰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事花卉种植生产。
根据企业需求,乡村两级申报了“马湖乡创业村扶贫产业园花卉基地升级改造项目”,对原有的8米宽钢架大棚内新建6米宽双层膜保温棚,解决了花卉种植冬天保温性差的问题,同时还对产业园的场地、道路等配套问题及时解决。
企业利润可观,按时履约缴纳承包租金后,要求进一步扩大规模生产,村两委经过研究,决定申报扶贫产业园二期项目,项目建成后当年就交付给承包合肥海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
通过“企业+村集体+贫困户”方式经营,产业园除了付给农民的土地租金外,每年为村集体增加22.4万元的收入。花卉这种特色产业在创业村发展起来了,带动了该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本村群众增收,承包企业、村集体、村民实现了三赢。
“我们想把鲜花村影响力做大,下一步结合乡村振兴,做好花香产业,开发衍生产品。”创业村相关负责人介绍。
肥东县农业农村局特色种养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县先后利用财政扶贫资金建立40个扶贫产业园(基地)。截至2020年底,仅14个脱贫村所建16个特色种养业扶贫产业园缴纳村集体租金(分红)就达245.3万元,带动648户脱贫户分红,105户脱贫户务工就业。目前,全县已培育杭椒、稻虾、瓜蒌、花卉、樱桃、山核桃等农特优新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小杭椒、小樱桃等逐渐变成了大产业。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